曾国藩一生都在不断总结,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曾国藩为官的一生来看,他每天都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这些人中,有阴险毒辣的小人,也有谦谦君子。让人十分好奇的是,他到底凭借什么本领,能和各种人顺利交往?
答案就一个,那就是驭人术。曾国藩认为: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这就是曾国藩驭人的终极目的。可以想象,如果有各种人才都来帮助你,能不成功吗?
这个驭人方法,是曾国藩在47岁后,受人打击的时候才总结出来的,让他从此能驾驭各种人才,也让他的仕途更加畅通。曾国藩的这个驭人方法非常简单,学会了能和各种人无障碍交往。
下面,我们一一讲解:
曾国藩在组建湘军时,最先成立的工作机构是幕府,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郭嵩焘是他的第一任幕僚长。
著名历史学家萧一山大力提倡经世致用,他在研究曾国藩时,就对曾国藩的很多成功经验特别推崇,并精心研究过曾国藩的幕府,在其所著的《曾国藩传》中,认为曾国藩的幕僚,在典盛时期,超过了200余人,而有历史资料记载的就多达89人。
在众多幕僚中,各种人才应有尽有,有负责筹集粮饷者,有专门替他物色人才者,有领军者,也有出谋划策者等等。
同时,曾国藩还是一个善于交往的人,无论是和朝廷的官员来往,还是和地方的官吏打交道,都能做到游刃有余,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
曾国藩善于驭人的本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在曾国藩47岁前,他的驭人方法并不成熟,常常受到******同僚的排挤,无论在湖南练兵,还是到江西作战,曾国藩由于手中没有地方实权,和地方官吏们的关系异常紧张,尤其是在江西的时候,受以巡抚陈启迈为首的地方大员的掣肘,让他一度陷入困境中。
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47岁的曾国藩在江西由于无法和地方官员们搞好关系,十分苦恼,因此,利用父亲病逝的机会,回家丁忧守孝,暂时离开朝堂官场。这一时期,曾国藩一度被剥夺军权。
闲下来的曾国藩,有更多时间来总结前面的得失。
一个人能不能获得成功,就看他将问题的焦点放在什么地方?曾国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善于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问题。
曾国藩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矫激近名,扬人之恶,有始无终,怠慢简脱。
曾国藩不仅是一个理学大师,也是一个心学大师,他从《庄子》等著作中受到启发,对自己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总结,那就是自己比较偏激、好名;喜欢批评人;做事有始无终;待人接物也比较怠慢。
这是曾国藩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十多年后的总结,非常深刻,如果没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要想认清自己,其实很难,但只要懂一点心学,就能轻松认清自己。这一点,在我的专栏《曾国藩心学》中有更加系统的介绍和解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它会让你豁然开朗,真实认识自己,做一个有底气的人。
如果只认识自己的不足,而没有一个改进方向,也是劳而无功。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后,曾国藩决定从以下几方面来改正:平易近人,乐道人善,慎终如始,修节庄敬。
曾国藩的改进方向,都和与人打交道有关,那就是: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表扬别人的长处;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待人接物要真诚。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这几点呢?此时的曾国藩,才真正悟到了驭人的方法,即:与光同尘!
这4个字,是曾国藩驾驭人的精华,只要学会了,就能和各种人无障碍交往。其核心思想是:任何人都有一技之长,都不能轻视,无论是君子也好,还是小人也罢,只要能做到和他们“同流而不合污”,就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就能获得他人的帮助。
悟出了这个驭人方法后,曾国藩在后面的岁月中,十分顺利,很快就成为两江总督,权倾天下了。
关于曾国藩驭人术的很多实例,在《曾国藩驭人术:用最简单的方法驾驭人心》中有详细讲解,对于不善于与人交往的读者,千万不要错过,一定要去看看,说不定,能改变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