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中谭嗣同为啥不跑路?——谭嗣同知道自己不会死

(1)1895年的一个早晨,大清帝国的读书人们睡了一觉醒来,发现变天了。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被只有4千万人口的隔壁小个子打哭了。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被倭国揍得落花流水,横行一时的湘军、淮军从朝鲜被一路撵回国内。

曾经高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轰轰烈烈运作了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有识之士认识到,华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如果再不自强,短则十年、多则二三十年中国亡矣!摆在当时人们面前的只有三种选择:变革;坐等灭亡;提桶跑路!

(2)对于当时华夏的多数人而言,他们并不关心这种变化。因为,倭国还没打到自己家,所以他们还可以继续地按部就班地生活。

但是,对于汉族官僚地主而言,情形不同。他们通过数代人的辛勤努力,终于进入了统治阶层,享受了太多权力带来的好处。

穷人突然过上好日子会难以适应,富人面临失去目前拥有的风险不得不警醒。

对于官僚地主而言,他们最关心的不是老百姓过得好不好、也不是皇家过得好不好,而是自己的家族能不能混得好。

春江水暖鸭先知,掌握头部信息的他们需要为家族的未来作打算。

经历了满清200多年的奴才式统治,通过湘军、淮军的血战,汉族官僚地主阶层才终于掌握了这个帝国的实权,他们不能放弃。未来已来,变革是必须的,这是汉族官僚地主们的共识。

不同的是,汉族官僚地主中的中老年人主张和平的变革即维新;年轻人们更无所畏惧,他们享有的更少、目标却更宏大,他们所想要的不是满清皇家放下权力的部分、而是全部!

和这些汉族官僚地主中的年轻人志同道合的人,远在江湖。各地的会党由一无所有的社会最底层构成,他们对革命的欲望同样强烈。

(3)维新是手段,在权力中枢实现ZH目标是核心,富国强兵是附属产品。维新党领袖们拎得清,所以维新变法一失败他们立马提桶跑路。

维新变法怎么搞?先要设计蓝图。最重要的就是要缩小满清皇家的权力,实施君主立宪,把权力移交到汉族官僚地主手中,这是核心;同时要引进西方科学文化、教育制度、发展工商业经济。

但有个年轻人很楞,在维新变法失败后,他明明可以跑路,却自己给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这个年轻人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上通过三代人在******的努力,到了父亲一辈终于混到了湖北巡抚的位置。

他是一个官二代,却过得很辛苦。自幼母亲要求严苛,培养了其倔强的性格;母亲兄妹早逝,在家庭中饱受继母、父亲苛责,很少得到家庭的温暖,促使其和江湖侠士广交朋友,侠气满满;饱读诗书,富有才华,却屡试不中,使得其痛恨科举,对满清皇家缺乏感情。

悲伤的家庭经历是培养他反对“三纲”“五常”的沃土,对封建家族文化激烈反对,对君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质疑,侠义江湖、反清复明的生活经历更加削弱了他对满清皇家的感情。

在他看来,世界的本质是“仁”,“以太”充斥宇宙构成世界、灌满人的“心力”,人心之中皆有“仁”,仁可以通过心力、以太传播,可以实现“中外通”,“上下通”、“男女内外通”、“人我通”,即实现中外的、上下尊卑的、男女的、人我的平等。

世界最终要走向平等,所以他对于是不是满清统治并不感冒,他参与维新变法,一是康有为的邀请,二是光绪帝平等待人的态度。

但这并不是他的目标。他极度厌恶“二千年以来的政治,是秦政,都是抢夺剥削人民的丑恶政治,二千年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所秉持的学问,都是荀子的学问,是伪君子、自私狂喜爱的东西。”

他的目标是要变革整个社会,是要改造这个世界,创造一个大同世界、一个太平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人人能自由,没有国家之别,没有战争,没有猜忌,没有权谋,没有你生我死的丛林法则;人人平等,没有贵贱之分,公理明晰,贫富均衡;千里万里,一家一人,家庭如旅社;人人都像是兄弟一样相处。父无所用其慈,子无所用其孝,兄弟忘其友恭,夫妇忘其唱随。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戊戌变法中谭嗣同为啥不跑路?

戊戌变法中谭嗣同为啥不跑路?

(4)他少幼时居住的书斋周边原是坟场,号称闹鬼。“余夜读,闻白杨号风,间杂鬼啸。”怅惘于“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的冷凄。

“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十二岁时他的感情依托母亲猝然去世,几日间兄妹连续身亡。他很痛苦,在痛苦中诞生了超脱看待死亡的观念。

“吾自少及壮,遍遭纲常之厄,痛苦殆非生人所能忍受,濒死累矣,而卒不死,由是益轻生命,以为块然躯壳,除利人之外,复何足惜。”在他看来,生命躯壳本不足惜。接受了佛学、西学之后,他更加诞生了超脱生命的思想。

他认为,世界由“以太”组成、无所不在,人死则有灵魂,灵魂可以通过以太感受到生人的思念。在未来,人类“纯用智,不用力,纯有灵魂,不有体魄……可以住水,可以住火,可以住风,可以住空气,可以飞行往来于诸星诸日,虽地球全毁,无所损害,复何不能容之有!”

所以,万法皆空、无所留恋,要具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他对生死真没看得那么重要!

(5)所以,维新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为什么不逃走?

因为他根本就不认为自己的死是灭、是无、是虚空,他根本上认为自己的死只是躯壳的死去,而灵魂依然会飘散在宇宙中!他的灵魂依然会影响后人,去创造一个太平世界。

不理解谭嗣同这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不理解他对于柏拉图式精神生活的向往,当然也就无法理解他自愿赴死的行为!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这么认为。按梁启超的说法,是由于谭“无以酬圣主”、所以慷慨赴死,这就是现实主义者任公不能理解理想主义者谭嗣同了。

也有人认为是为了免使父亲 、时任湖北巡抚谭继洵遭株连祸,即出于忠君孝亲的纲常观念。这也不是本质原因。

尽管谭嗣同无惧于死亡,但他最畏惧的却是自己设想的“太平世”不能到来,他情愿用自己的血去唤醒革命的同志!——“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只有理解了谭嗣同的理想追求与无惧死亡的精神双重奏,我们才能理解信仰的力量,才能理解自古以来那么多的仁人志士杀身成仁的慷慨壮志,才能理解那么多革命志士飞蛾扑火的行为。

悲哉!谭公千古!壮哉!千古谭公!

谭嗣同一生没见到他所追求的“太平世”。

但他有两个学生,一个叫杨昌济,一个叫蔡锷。杨昌济有个学生叫毛泽东,蔡锷有个学生叫朱德,太平世界最终在他们脚下实现。所谓精神的传递,莫过如此!

清朝末代两广总督一生与革命为敌 晚年沦为汉奸在骂声中死去

上一篇

晚清十大武林高手

下一篇

99%的人还看了

发表评论

插入图片

欢迎登陆本站

 | 注册

必应搜索 站长推荐

在线工具

VIP视频解析

衡天云优质VPS 站长推荐

热门文章

  1. 抱歉,没有找到文章!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