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您知道该如何渡河吗?”
1935年5月,当时俨然已经满脚血泡、步履蹒跚的毛主席,不辞辛苦地在警务人员的陪同下,跑到了镇上老秀才宋大顺的家里,向他问出了上面这个问题。
时年90多岁的老秀才眼见主席面容憔悴、几乎站立不稳的样子也是潸然泪下,最终重重地点了点的,与主席展开了一番彻谈。
主席为何要深夜入镇、亲顾茅庐?老秀才的话又究竟给主席带来了哪些启发呢?
历史的重逢
1863年,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之一的翼王石达开抵达了大渡河前,在其率领部队由滇入川、到达安顺城后,明明具备渡河条件,可石达开却因为“王妃生子”而让其麾下原地驻军、大贺三天,最终延误了战机,遇上了汛期。
山洪暴发、河水暴涨,石达开麾下几万人马硬生生渡河不能,被困于大渡河前47天。
眼看清军来袭、石达开心有不甘,命令部下以竹筏强行渡河,最终其麾下死伤甚众,不得不向清军投降。
往事历历在目,并未走远,而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一幕在72年后似乎完成了“复刻”。
1935年在5月,在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部队的追逐下,我党中央红军抵达了大渡河前。
当时我军所面对的不仅有数十倍于己方的追兵、宽逾数百米的河流,还有受国民党唆使、埋伏在大渡河对面的军阀,这意味着我军想要顺利逃脱,就必须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先逾天堑、再克强敌,而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管怎么说,要先跨越大渡河!”
5月25日,我军红一团在党的指挥下打响了“强渡大渡河”的战斗,18位战士劈波斩浪、冒着敌人的炮火完成了登岸,并最终成功控制了渡口,初步完成了我军的战略目标。
可出乎我军意料的是,在河对岸的渡口中,竟然也没有什么船只,我军2万多人的大部队,依旧面临着无法快速前往对岸的窘境。
当时我军一共只找到了4艘小船,每艘船仅能够坐40人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仅仅是红一团完成渡河就需要一天多的时间,而我军当时2万多战士全部渡河,至少也要一个多月,但彼时试图一举歼灭我军的蒋介石,根本不可能给我军这个时间,我军必须要另寻办法。
就在我军高层领导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却找到了毛主席,告诉他镇上有一位90多岁的老秀才,曾经亲眼见过当初石达开兵败、或许会有办法解决红军现在的问题。
主席听闻此事大喜过望,也顾不得在长期行军脚上长起的一层层血泡了,直接带着人趁着夜色、打着灯笼就跑到了老秀才的家里,向他低声询问计策。
老秀才在得知红军的情况之后,先是摇了摇头,然后看了看主席,最终又重重点了点头。
摇头的原因很简单,现在的红军所面临的情况比石达开当初更加严峻,因为我军抵达大渡河边的时间要比石达开晚三个月,也就是说我军正好赶上了大渡河的汛期,其河流之湍急,根本不适宜渡河。
而他之所以会点头,是因为在他看来当时的红军虽说濒临绝境,但是仍有一线生机。
“红军若想安然渡河,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朝着大渡河的上游方向走上三百里,去争那泸定桥的一线生机!”
老先生毕竟是一位智谋长者,其言语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顿时让毛泽东眼前一亮、心中豁然开朗。
而就在老先生还在摇头叹息、为红军难以速赶这三百里多里的路程而惋惜的时候,毛主席却是蔚然一笑,
“老先生,这可就是你小瞧我们哩!”
遍观我军革命初期,完全不是国民党军队的对手,只能被动地不断进行战略转移。
可局面上的劣势非但没能击垮我军将士的心志,反而为他们锤炼出了不畏艰难的品质,莫说这三百里,便是两万五千里我军也走得!
毛主席在回归部队后,雷厉风行、直接下令,而部队也没有半分犹豫,决然地朝着泸定桥开拔!
飞夺泸定桥
虽说已然下达了大军开拔的命令,但我军并没有盲目行动,反而是分为了左右两个支队。
以红二师四团的团长、政委率领的左支队负责抢占泸定桥;而以聂荣臻、刘伯承率领的右支队队,则是继续在安顺场渡河,渡河后再沿河对岸北上,为左支队提供支援和牵制。
我军作出了详细部署,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也没闲着,蒋介石单独抽调了两个旅增援卢定桥就不说了。
为了避免我军行军神速、成功突围,得到了国民政府受益的军阀部队,甚至直接抽去了泸定桥的桥板,仅在泸定桥上留下了九根粗壮的、难以损毁的铁索。
纵观泸定桥,其宽度约为2.7米,而长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数百米,这样一座横亘在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即使是有桥板的时候,人们想要过,尚且会战战兢兢;更何况当时敌人已经抽掉了八十多米的木板,桥上仅留下九根冰冷摇晃的铁索呢?
“我们肩负着党和部队的使命,必须通过这座桥!”
没有多少犹豫,我军很快就自愿推举出了以廖大珠、王海云为代表的夺桥突击队,说是夺桥突击队,实际上自愿报名的22位队员都知道,这本质上和敢死队毫无区别。
可那又怎么样呢?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死亡、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只见在王友才的带领下,三名战士肩扛步枪、手抱木板,一边沿着铁索匍匐前进,一边为铁索铺设新的道路,而其余战士则是在这几位战士身后为他们引开火力。
眼见我军如此悍勇,桥对面的敌人慌了神,只能试图以他们的机枪、炮兵来对我军将士展开袭击,只不过受限于各种原因、其效果并不明显。
我军以极快的速度架设木板,敌人这下可彻底坐不住了,只得在东桥头位置放起大火、试图以烈焰来阻击我军夺取泸定桥,只见一条火蛇,以极快的速度朝着我军蔓延过来,升腾的火焰甚至将我军的将士们脸庞照得透亮,可视死如归的将士们,依旧没有丝毫畏惧,就这么迎着火焰朝着对面冲去!
“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冲啊!莫怕火,冲啊!敌人垮了,冲啊!”
廖大珠声嘶力竭地怒吼,而将士们也终于将木板铺到了泸定桥东头。
敌我双方的士兵,甚至能近距离看清敌人的样子,枪械失去了威慑力,我军勇士直接与敌人展开了残酷的肉搏战、数次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并最终占领了泸定城。
而就在左支队拼命与敌人展开较量的时候,我军右支队也没有闲着,以刘伯承为首的右支队在泸定桥东岸与拦截敌军进行了猛烈交战,不仅牵制了敌方绝大部分的火力,甚至还成功占领海子山,最终为双方合围、一举攻占泸定桥作出巨大贡献。
仅仅只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我军就从敌人的手中夺下了泸定桥,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围堵计划,为我军红一、红二以及红四方面军会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有人说,“这13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的道路”,也有人说,泸定桥战役的胜利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但不管怎么说“飞夺泸定桥”永远都是我国红军奋斗史上最华美的篇章之一。
如今我们追忆起来,总会习惯性地认为这次战役是“荡气回肠”的,是体现出我军将士的大无畏精神的,可实际上当时我军将士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还远远不止如此。
由于当时战局紧迫,所以部队上仅仅只给予了红4团一天一夜的时间抵达泸定桥,而在这短短一天一夜的时间里,将士们所要跨越的距离是140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士们不仅昼夜不停、时刻行军,即使是面临瓢泼大雨、无边黑暗,也不能有半刻停歇。
在我军朝着泸定桥方向奔赴的过程中,大渡河对面同样也出现了一支部队,只不过他们属于国民党。
“你们是哪边的部队?”
“我们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
河对岸的部队,正是蒋介石派来支援泸定桥的两个旅,他们也并没有对我军的话产生怀疑。
可是随着暴雨瓢泼,他们不得不停止行军、原地驻扎的时候,才赫然发现我军依然在不断行进、朝着泸定桥方向进发,这个时候有很多人已经察觉到异常了,国军怎么可能有如此坚韧的毅力?
所以说当时国军有所怀疑,但他们毕竟不能确定,再加上当时条件实在还过于恶劣,所以他们也就没当回事。
可是等到大雨将歇、他们继续行军赶到泸定桥的时候,却早已然是木已成舟……
不得不说,我军将士们的毅力与心志实乃卓绝,可能这就是我党能以最初两万多的部队,不断发展壮大,最终硬生生击败了有数百万军队国民党的原因吧。
而领导人对于党和军队的作用,在这里也是可见一斑。战局危亡之时,毛主席亲力亲为、甘赴茅庐下问;而蒋介石呢?不过是坐在办公室里动动嘴皮子罢了,国民党又安能不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