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档案】清世祖: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清世祖: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帝是清代入关后第一代皇帝。爱新觉罗·福临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崇德三年(1638)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生于盛京皇宫之永福宫,生母为次西宫-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属相虎,在位时间:公元1643年—公元1661年,享年24岁。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个人档案:

年   号:顺治
姓   名:爱新觉罗·福临
身   份:清朝第三位皇帝;清入关后第一代皇帝
封   爵:
属   相:虎
父   亲: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文皇帝、崇德帝、天聪汗)
母   亲:孝庄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昭圣皇太后)
排   行:皇太极第九子
出生时间:崇德三年(1638)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3月15日)
出生地点:盛京皇宫之永福宫
初   婚:岁
原   配:废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
配   偶:
子   女:8子、6女
即位时间:崇德八年(1643)八月
即位地点:盛京皇宫
即位年龄:6岁
在位年数:18年
卒   年: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正月初七日 (2月5日)
享   年:享年24岁
死亡地:北京紫禁城之养心殿
庙   号:世祖
谥   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陵   寝:清东陵之孝陵
合葬者: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生母)、孝献皇后董鄂氏(董鄂妃)
继位人: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
宗教信仰:佛教
最爱妃子:董鄂妃(孝献皇后董鄂氏)
最得意:
最失意:
最不幸:
最痛心:
最擅长:

人物生平
   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崇德三年(1638)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生于盛京皇宫之永福宫,生母为次西宫-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属相虎,在位时间:公元1643年—公元1661年,享年24岁。

太宗之死,顺治继位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盛京皇宫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宗皇帝在端坐中突然无疾而终!经过一番兵戎相持的较量,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在叔父摄政睿亲王多尔衮辅佐下即了帝位,改元顺治,并于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由沈阳进京,在太和门举行了登极大典,成为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睿王专权,福临受压
6岁登上王位的福临是在多智多勇又独断专行的叔父多尔衮与深明大义的寡母孝庄文皇后教导之下成长起来的皇帝。多尔衮摄政7年间,清廷在以武力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发兵追剿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抗清势力,推行剃发易服、圈地等民族高压政策。
睿王病逝,顺治改革
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开始摆脱傀儡地位,对多尔衮实行了削除封号爵位、罢撤庙享谥号、籍没家财等身后惩处。为加强皇权,他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宽逃人法等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尽管顺治很想有番作为,也颇为中原文化所吸引,但终因他周围尚未形成一支以他为主导的强有力的政治势力,致使他在与朝中反对汉化的勋旧大臣的较量中败下阵来。
政治失意,顺治病逝
政治上的失意,使顺治帝沉湎于与其妃董鄂氏的爱情之中。随着与佛教高僧木陈忞等人的交往,他产生了遁入空门的思想。当他挚爱的皇贵妃董鄂氏死后,他的精神支柱完全崩溃,健康状况每况愈下,24岁时又染上天花,很快便撒手人寰。
顺治帝在位不足18年。卒谥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圣仁纯孝章皇帝。庙号世祖。骨灰葬直隶遵化清东陵“孝陵”。
年表大事记
  崇德八年,即顺治元年(1643年癸未 明崇祯十六年)

正月 太宗有病,命和硕亲王以下,副都统以上,诣堂子行礼。
八月 太宗坐逝于寝宫清宁宫,无疾而终。礼亲王代善及诸王文武群臣定议,拥立太宗第九子福临为嗣皇帝,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辅政,明年改元顺治。福临于大政殿举行即位大典。
九月 葬太宗于盛京昭陵。
十月 上太宗尊谥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庙号太宗。
顺治元年(1644年甲申)
正月 顺治帝御大政殿(笃恭殿)受贺,命礼亲王代善勿拜。郑亲王济尔哈朗谕部院各官,凡白事先启睿亲王,而自居其次。
二月 祔葬太妃博尔济吉特氏于福陵。改葬以罪赐死之妃富察氏于陵外。
三月 大学士希福等进删译《辽史》、《金史》、《元史》。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崇祯帝自缢。
四月 固山额真何洛会告肃亲王豪格悖妄罪,废为庶人。晋封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为多罗饶余郡王。大学士范文程启睿亲王多尔衮往定中原。以大军南伐祭告太祖、太宗。顺治帝命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赐敕印便宜行事。李自成称帝,大顺军撤离北京,焚毁前明宫殿。一片石之战,清军击败李自成派出的唐通,扫清了入关障碍,明吴三桂降清,封为平西王
五月 多尔衮率大军抵达燕京,明文武诸臣士庶郊迎清军入城。多尔衮进入皇城,居火后余生的武英殿理事。令官吏军民以帝礼为明帝发丧。令故明内阁、部院诸臣以原官同满洲官一体办事。按制葬明庄烈帝皇后周氏、妃袁氏,熹宗皇后张氏、神宗妃刘氏。明福王朱由崧即位于江南,改元弘光,以史可法为大学士,驻守扬州督师。
六月 多尔衮及诸王、贝勒、贝子、大臣等定议迁都燕京,遣辅国公屯齐喀、和托、固山额真何洛会前往盛京迎驾。迁明太祖神主于历代帝王庙。铸各官印兼用国书。
七月 考定历法,为时宪历。以迁都祭告上帝、陵庙。多尔衮谕令,因军事方殷,新补各官可暂服用明式衣冠。设故明长陵以下十四陵官吏。多尔衮致书史可法,劝其主削号归藩,史可法严词拒绝。始修乾清宫。
八月 顺治帝车驾到达广宁,给明十三陵陵户祭田,禁止樵牧。
九月 于紫禁城东南建堂子。顺治帝车驾到达通州,多尔衮率诸王、贝勒、贝子、文武群臣于行宫朝见顺治帝。顺治帝自正阳门入宫。初定郊庙乐章。奉安太祖武皇帝、孝慈高皇后、太宗文皇帝神主于太庙。
十月 顺治帝亲诣南郊告祭天地,遣官告祭太庙、社稷。以睿亲王多尔衮功最高,命礼部建碑纪绩。上太宗尊谥,告祭郊庙、社稷。顺治帝御皇极门(后改称太和门),举行入关后的登极典礼,颁诏天下,大赦。加封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王,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为和硕英亲王,多罗豫郡王多铎为和硕豫亲王,复封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定诸王、贝勒、贝子岁俸。定摄政王及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冠服宫室之制。定皇帝卤簿仪仗。仿照盛京清宁宫之制,定坤宁宫祭萨满礼。定朝会乐章。定赐宴群臣朝贺大典,内监不得列席。
十一月 设满洲司业、助教,官员子孙有欲习国书、汉书者,并入国子监就读。罢明定陵守者,其十二陵仍设太监二人,量给岁时祭品。入关内首次祀天于圜丘。
十二月 出明府库财物,赏八旗将士及蒙古官员。以太宗第六女固伦公主下嫁固山额真阿山子夸扎。以何洛会、巩阿岱分别祭祀福陵、昭陵,告慰进军关内功成。假冒故明太子案发,诛杀相关人员15人。入关后第一次大规模圈地。
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
正月 命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为都统,代豪格征山东。以太宗第七女固伦公主下嫁内大臣鄂齐尔桑子喇玛思。命房山县岁以太牢祭金太祖、世宗陵。
二月 始修《律例》。谕豫亲王多铎移师定江南,英亲王阿济格征讨李自成。
三月 始祀辽太祖、金太祖、世宗、明太祖于历代帝王庙,并定从祀大臣。
四月 葬故明殉难太监王承恩于明帝陵侧,给祭田、建碑。豫亲王多铎师至扬州,谕南明史可法投降,史可法拒降被杀,清兵对城内人民持续进行了十天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以太宗第八女固伦公主下嫁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达礼子巴雅斯护朗。初行武乡试。
五月 命内三院大学士冯铨、洪承畴、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等纂修《明史》。赐诸王以下百官冰,著为令。多铎师至南京,故明福王朱由崧及大学士逃遁太平,忻城伯赵之龙、大学士王铎、礼部尚书钱谦益以城投降。命满洲子弟就学,十月一日赴监考课,春秋五日一演射。定叔父摄政王仪注,凡文移皆曰皇叔父摄政王。免皇后租,并崇文门米麦院。宣诏平定江南捷音。乾清宫修缮竣工,开始修缮太和殿、中和殿、位育宫(即保和殿)。
六月 再次强制推行剃发令,皇太妃逝。发布诏告:清廷兴兵,本无意兼并,只为明清和好;但因李自成兴兵导致了明国祚灭亡;清军自关外整旅入关,乃是代明雪恨……以此来消弭汉族的反满情绪。并命于十月在江南举行乡试,以笼络汉族士人。册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多尔衮亲自谒拜孔子庙。
闰六月 李自成逃亡湖北九宫山,自缢而死。定群臣公以下及生员耆老顶戴品级。诏谕严禁谏官朋党相争。定满洲文武官品级。定诸王、贝勒、贝子、宗室公顶戴式。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隆武政权,鲁王朱以海在绍兴建鲁王监国政权。
七月 享太庙。上太祖武皇帝、孝慈武皇后、太宗文皇帝玉册玉宝于太庙。设明太祖守陵太监四人,给祀田二千顷。禁中外军民衣冠不遵国制。清兵进至嘉定,进行三次大屠杀,史称“嘉定三屠”。
八月 以英亲王阿济格出师有罪,降郡王,鳌拜等议罚有差。
十月 豫亲王多铎师还,顺治帝幸南苑迎劳之。以太宗次女固伦公主下嫁察哈尔汗子阿布鼐。加封和硕豫亲王多铎为和硕德豫亲王。
十二月 更定朝仪,开始罢内监朝参。
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
正月 以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师西征四川。增定俸给之制:最高摄政王年俸银2000两,最低骁骑校30两。郑成功在福建沿海一带抗清。
二月 罢江南旧设部院,差在京户、兵、工三部满汉侍郎各一人驻江宁,分理部务。
三月 翻译完成《洪武宝训》。赐傅以渐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逝。
四月 摄政王多尔衮谕停诸王大臣启本。修盛京孔子庙。
五月 多尔衮贮信符于睿王府。重申严禁奴仆逃亡的“逃人法”。
十月 和硕德豫亲王多铎还师,上郊劳之。太和殿、中和殿修缮完成。定皇帝行幸迎送礼。
十一月 明唐王朱聿在广州建立绍兴政权。明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建永历政权。
十二月 位育宫修缮完成。定诸王入朝降舆及列朝坐次仪注。郑成功在海上起兵抗清。
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
正月 因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府邸殿堂台基逾制及擅用铜狮铜鹤,罚银2000两。定亲王世子例,其爵秩视郡王,仪仗照亲王例。
三月 赐吕宫等进士及第有差。谕京官三品以上及督、抚、提、镇各送一子入朝侍卫,察才人使,无子者以弟及从子代之。命郊社太牢仍用腥。《大清律》成。停止圈地。
七月 加封和硕德豫亲王多铎为辅政叔德豫亲王。建射殿(即箭亭)于左翼门外。多尔衮罢郑亲王听政,只令豫亲王参与。顺治帝幸边外阅武。
十月 更定銮仪卫品级,每级官员各降一级。
十二月 礼部尊谕新定服制。定摄政王对皇帝停止行跪拜礼。是年,在京畿大规模圈地。
顺治五年(1648年戊子)
正月 和硕肃亲王豪格师还,衍禧郡王罗洛宏卒于军,至是丧归,辍朝三日。
三月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因罪降为多罗郡王。和硕肃亲王豪格有罪论死,顺治帝以不忍置之于法,幽禁之。寻因激愤死于禁所。
闰四月 复济尔哈朗爵为和硕亲王。
六月 太庙成。
七月 初设六部汉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定诸王、贝勒、贝子、公、公主、和硕格格等应用金器数目。
八月 允许满汉官民互相嫁娶。
十一月 祀天于圜丘,以太祖武皇帝配享。追尊太祖以上四世为皇帝,并奉册宝于太庙。
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
正月 定内三院官制。
三月 辅政和硕德豫亲王多铎薨,摄政王多尔衮师次居庸,还京临丧。
四月 皇太后(即太宗中宫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逝。
六月 英亲王阿济格向摄政王多尔衮争叔王衔,论其为骄妄罪并禁议部事。
十二月 多尔衮妻元妃死,令两旗牛录章京以上官员及妻皆衣缟素,六旗牛录章京官员以上皆去缨。
顺治七年(1650年庚寅)
正月 多尔衮纳肃亲王豪格妻。
二月 上太后谥为孝端正敬仁懿庄敏辅天协盛文皇后,合葬昭陵。
五月 多尔衮至连山亲迎朝鲜国之女,是日成婚。
七月 顺治帝幸摄政王多尔衮府邸。
十一月 摄政王多尔衮有疾,猎于边外。
十二月初九日,摄政王多尔衮逝于喀喇城。顺治帝亲自祭奠于郊外,臣民为其服制。收摄政王信符,贮藏内库。尊摄政王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议英王阿济格罪。顺治帝亲政。
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
正月 和硕英亲王阿济格谋乱,幽禁之。
10日,礼部上顺治帝亲政仪注。
12日,顺治帝亲政,御太和殿。
17日,聘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女。二月将行大婚典礼,吴克善拟送女进京,顺治帝不允。停山东临清烧制宫殿用砖。追尊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祔于太庙。移内三院于紫禁城。23日,定皇太后、皇后及诸妃衣冠制度。
二月 上昭圣慈寿皇太后尊号。苏克萨哈、詹岱、穆齐伦首告摄政王多尔衮逆节皆实,籍其家,诛杀其党羽;追罪多尔衮 ,削其尊号及其母妻追封,撤庙享。
闰二月 幽禁阿济格于别室,籍其家。定阿附多尔衮诸臣罪,刚林、祁充格俱获罪。
三月 命诸王、贝勒、贝子分管六部、理藩院、都察院事。定王公朝集例。定斋戒例。许满洲、蒙古、汉军子弟科举,以甲第除授。
四月 遣官祭祀岳镇海渎、帝王陵寝、先师孔子阙里。定元旦、冬至、皇帝万寿为三大节及其仪注。定诸王大臣陪祭、扈从、接驾、送驾仪注及驾出巡幸,别造香宝随行,并铸扈从各印,加“行在”二字。
六月 定诸陵坛庙祀典。诏明神宗陵如其他十二陵,以时致祭,设守陵户。命修缮祖陵,设守陵户,定祭礼。复朝日、夕月礼。定皇后大婚仪及皇后仪仗制。
八月 定顺天府乡试满洲、蒙古为一榜,汉军、汉人为一榜,会试、殿试如之。戊午,册立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女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
九月 定朝仪。改承天门为天安门。建朝日坛于朝阳门外,夕月坛于阜成门外。
十月 赐阿济格死。封肇祖、兴祖陵山曰启运山,景祖、显祖陵山曰积庆山,福陵山曰天柱山,昭陵山曰隆业山。
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
二月 颁布六谕碑文于天下。加封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叔和硕郑亲王。
三月 罢诸王、贝勒、贝子管理部务。赐满洲、蒙古贡士麻勒吉,汉军及汉贡士邹忠倚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月 定诸王以下官员舆服制。允礼部议,一月三朝,春秋一举经筵。定常朝仪注。设宗人府官。
五月 更定詹事府官品级。定皇后、皇妃纳采礼制。
七月 定名皇城北门为地安门。
八月 更定王公以下婚娶礼。
九月 更定王以下祭葬礼。幸太学释奠。拟定亲往外边迎达赖喇嘛。
十月 尊太宗大贵妃为懿靖大贵妃,淑妃为康惠淑妃。
十二月 顺治帝于南苑召见五世达赖喇嘛。每旗设宗学,凡未受封宗室之子十岁以上均可入学。
顺治十年(1653年癸巳)
正月 谕令改变仅有满臣奏事的局面,此后,凡章奏,令满汉侍郎、卿以上会同奏进。更定多罗贝勒以下岁俸。顺治帝阅读《通鉴》,问大臣历史上的各个圣明之君谁最优,陈名夏以唐太宗对,而顺治帝以为明太祖的各种立法可垂永久。
三月 幸南台较射。赐太常卿汤若望号通玄教师。命各部院奏事停用绿头牌。
四月 亲试翰林官成克巩等。陈名夏事件发生,28名汉官遭到训斥。
五月 追封舒尔哈齐为和硕亲王,额尔衮、界堪、雅尔哈齐、祜塞为多罗郡王。
六月 追封塔察篇古、穆尔哈齐为多罗贝勒。慈宁宫成。增置内三院汉大学士,院各二人。设立十三衙门,谕戒宦官干政,所设太监级不过四品。
七月 以皇太后谕,发内廷节省银八万两赈济遇水灾民。
八月 以太宗十四女和硕公主下嫁平西王吴三桂子吴应熊。24日谕内院,查历代废后事例具闻。26日,谕礼部,以皇后为睿王所定,未经选择为由,废除皇后为静妃。27日,诸臣上疏,废皇后之事要慎重详审。
十月 命大学士、学士于太和门内更番入值。初六日,诸王大臣会议,应于满洲官民、蒙古贝勒以下,大臣以上女子中选立皇后。是年,定诸王授爵以素行为封号,定亲王一子封世子,嗣亲王;郡王一子封长子,嗣郡王;辅国公一子授辅国公;奉恩将军子孙世袭罔替。
顺治十一年(1654年甲午)
正月 罢织造官。
二月 朝日于东郊。始行耕藉礼。定每年仲春亥日行耕藉礼。
三月 皇三子玄烨(即康熙皇帝)生。以多罗慧哲郡王额尔衮、多罗宣献郡王界堪、多罗通达郡王雅尔哈齐配享太庙。
四月 以皇太后命,停命妇更番入侍后妃旧例。
五月 定皇后、嫔妃、亲王福金、固伦公主以下,辅国公夫人以上之顶珠服饰例。幸西苑,赐大臣宴。
六月 立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女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停宗室子弟习汉字诸书。定銮仪卫制度。
十二月 和硕承泽亲王硕塞薨。
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
正月 修《顺治大训》。纂《资政要览》,顺治帝亲写序文。以修建乾清宫、景仁宫、承乾宫、永寿宫,遣官告祭天地、太庙。
三月 颁布重视文教上谕。设日讲官。
四月 诏修《太祖圣训》、《太宗圣训》。
五月 郑亲王济尔哈朗逝。
六月 封博果铎为和硕庄亲王。命名宫禁为紫禁城,后山为景山,西苑南台为瀛台。命内十三衙门立铁牌,严禁内监干政。 九月 定武会试中式者殿试如文进士。
十月 定纂修《玉牒》之制。
顺治十三年(1656年丙申)
正月 修《通鉴全书》、《孝经演义》。
三月 初幸瀛台。
闰五月 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及景仁宫、永寿宫、承乾宫、钟粹宫、储秀宫、翊坤宫修缮完成。
六月 谕善待满洲包衣家人。
七月 和硕襄亲王博穆博果尔逝。顺治帝开始移居乾清宫。
八月 承皇太后训示,编《内则衍义》书成,顺治帝亲写序言。
九月 追封和硕肃亲王豪格为和硕武肃亲王。谕礼部,晋内大臣鄂硕之女贤妃董鄂妃为皇贵妃。
十一月 兴京陵成。
十二月 册内大臣鄂硕女董鄂氏为皇贵妃,颁恩赦。加上皇太后尊号为昭圣慈康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命礼部筹建奉先殿。准开玉牒馆纂修《玉牒》,每十年一开馆。定三年举行一次大阅礼。
顺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
正月 祈谷于上帝,以太祖武皇帝配享。谕令停止八旗举行乡会两试。
二月 祭社稷。
三月 奉太宗文皇帝配享圜丘及祈谷坛。以太祖武皇帝、太宗文皇帝配享方泽。以配享礼成,大赦天下。顺天、江南等地发生科场舞弊案。
四月 设置盛京奉天府。
九月 初御经筵。
十月 以开日讲祭告先师孔子于弘德殿。幸南苑。始行阅武。修孔子庙。昭事殿、奉先殿成。召见海会寺僧憨璞聪。
十一月 奉先殿修成,奉列朝帝后神位,定元旦、冬至、万寿、册封、月朔望,奉帝位于前殿,帝亲行礼。
十二月 以皇太后疾愈,赉旗兵,赈贫民。 是年 编制《赋役全书》
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
正月 因皇后于皇太后病中有失定省之仪,命停其笺奏,只存皇后之号,册宝照旧。顺治帝亲试丁酉科顺天举人,考场设在太和门,以满兵监视。因皇太后病愈,下诏大赦。停祭祀堂子。因皇太后病愈,祀圜丘,祀方泽,祀太庙社稷。
二月 因内监交接外廷,命内大臣严讯。
三月 提审内监吴良辅交结外官,受贿钻营,拟斩。追封科尔沁巴图鲁王女为悼妃。追封皇四子为和硕荣亲王,建坟园如制。
五月 裁撤詹事府。
六月 停诸王以下孀居福金岁给俸禄银米,照八旗孀居命妇例各半俸一年。
七月 改内三院大学士为殿阁大学士。设翰林院及掌院学士官。
九月 以内院大学士觉罗巴哈纳、金之俊为中和殿大学士,额色黑、成克巩为保和殿大学士,蒋赫德、刘正宗为文华殿大学士,洪承畴、傅以渐、胡世安为武英殿大学士,卫周祚为文渊阁大学士,李霨为东阁大学士。
十一月 定宫中女官员额品级。
顺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
二月 以云贵荡平,命今秋举行会试。
五月 发内帑银三十万,以其半赈济云贵贫民,一半当作兵饷。
九月 尊兴京祖陵为永陵。
十一月 顺治帝猎于近郊,先后次汤泉、三营屯。遣官祭祀明帝诸陵,并增陵户,加以修葺,禁止樵采。
十二月 定世职承袭例。加公主封号。
顺治十七年(1660年庚子)
正月 京师文庙成。以御极十七年以来,天下未治,下诏,本年正月祭告天地、太庙、社稷,抒忱引责,自今而后,元旦、冬至、寿令节庆停止所上表章,并颁恩赦。
二月 定每年孟春合祭天地日月及诸神于大享殿。谕礼部:“向来孟春祈谷礼于大享殿举行,今既行合祭天地日月于大享殿,以后祈谷于圜丘举行”。
三月 谕礼部:“朕载稽旧制,岁终祫祭之外,有奉先殿合祭之礼。自后元旦、皇太后万寿及朕寿节,合祭于奉先殿。其详议礼仪以闻”。定王、贝勒、贝子、公妻女封号。更定王公、侯、伯以下,章京以上盔缨制。
六月 始命翰林官于景运门入值。增祀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于历代帝王庙。罢辽太祖庙祀及宋臣潘美、张浚从祀。以祈雨步至南郊斋宿。祀天于圜丘。命修举天下名山大川、帝王圣贤祀典。以顺治帝之兄承泽亲王硕塞之女抚养宫中,封为和硕顺公主,下嫁平南王尚可喜第七子尚之隆。 八月19日,皇贵妃董鄂妃薨,辍朝五日,以宫女多人殉葬,丧礼逾制。21日,追封董鄂妃氏为皇后。
九月10日,火化董鄂妃。幸昌平,观故明诸陵。
十月 大觉禅师玉林琇劝阻顺治帝削发为僧。
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
正月初二日,顺治帝患痘,病危。召原任大学士麻勒吉、学士王熙起草遗诏。
初七日,逝于养心殿。遗诏中对十八年的朝政进行检讨,共有14项罪责。遗诏立第三子玄烨为太子,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辅佐年仅八岁的幼帝。
初八日,遣官颁行遗诏于全国。
初九日,玄烨即皇帝位。
二月 移顺治帝梓宫于景山寿皇殿。裁撤十三衙门。诛杀内监吴良辅。设立武备院,专门制作收藏宫中所用军械及陈设器物。诏令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隶内务府。
三月 为顺治帝上尊谥“章皇帝”,庙号“世祖”。
四月 以一等阿达哈哈番侍卫傅达理随葬顺治帝,予祭葬,谥忠烈。郑成功收复台湾。江南苏、松、常、镇四府发生奏销案。
六月 罢内阁,复内三院。
十一月 康熙帝亲祀于圜丘。世祖章皇帝升祔太庙。
十二月 平西王吴三桂率大军入缅,缅甸人执明永历帝朱由榔以献。宗人府进《玉牒》。 是年 为防内地民众与郑成功抗清势力联系,实行海禁,勒令江南、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里至五十里,并尽烧船只,片板不准下海,此即“迁海令”。
注:此表按年号纪年排定,公元纪年只括注到年。
出世遗诗
  天柱山藏经阁前门楼中的清顺治帝的出世遗诗,笔调充满对人世间的生死离别的绝望、看破红尘的大彻大悟,虽谈不上佳作,但是却字字发于肺腑,叫人感慨,能出自一位封建帝王之手实在是难得。古代的帝王都脱不了长生不老、千秋万代的干系,而顺治帝却能从中顿悟令人敬佩。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这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个个都是真罗汉,披搭如来三等衣。
金乌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得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
画作
  画则兼收荆、关、倪、黄之长。常做山水画,尤善作指画,尝以指上螺纹蘸墨画渡水之牛,意态生动,开清代指画艺术之先河。其传世真迹较少。
轶事典故
  1644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天崩地裂”的一年,这年3月,李自成北上攻取燕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李自成派唐通招抚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吴三桂经过考虑,决定归顺新朝,并回京朝见“新君”李自成,在回京途中,因听闻家产被抄,爱妾被虏,所以改变初衷,回师山海关,袭击唐通部。李自成闻讯,决定征剿吴三桂,21日,双方激战山海关,22日晨,吴三桂情势危急,带随从冲出重围,至关外向驻扎在关外觊觎已久的多尔衮部剃发称臣,归降满洲军,双方合兵。26日,李自成败退回北京,旋即西撤,清军入关,“定鼎燕京”。

剃发易服令
剃发易服,是指中国明末清初时期满人统治者用暴力手段强迫全国汉人改剃满人发型、改穿满人服装的政令。
此前,辽东汉民早已深受剃头之荼。早在满洲建国时期,满洲统治者就强令投降的汉人效法满洲人的发式,把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如天聪五年(1631年)清太宗在大凌河之役胜利时令“归降将士等剃发”,崇德三年(1638年)又下令:“若有效他国衣帽及令妇人束发裹足者,是身在本朝,而心在他国。自今以后,犯者俱加重罪。”
清军入关,继续推行这个政策。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打败李自成进入山海关的第一天就下令剃头。五月初一日,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过通州,知州迎降,多尔衮“谕令剃发”。初二进北京,次日多尔衮给兵部和原明朝官民分别发出命令,命兵部派人到各地招抚,要求“投诚官吏军民皆着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这是清朝进入北京后正式下达剃发和易衣冠的法令。
但是这一政策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在朝汉族官员遵令剃发的为数寥寥,不过孙之獬等最无耻的几个人。不少官员观望不出,甚至护发南逃,畿辅地区的百姓也常揭竿而起。多尔衮见满洲贵族的统治还不稳固,自知操之过急,被迫宣布收回成命。顺治元年五月二十日谕旨中说:“予前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剃发以别顺逆。今闻甚拂民愿,反非予以文教定民心之本心矣。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所以清军入关后,剃发、易衣冠的政策只实行了一个月。
然而,这一政策并未就此完结。当满洲统治者认为天下大定之时,立刻以民族征服者的姿态,悍然下令全国男性官民一律剃发。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初五日,在接到攻占南京的捷报之时,多尔衮即遣使谕给在江南前线的总指挥豫亲王多铎命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十五日谕礼部道:“向来剃发之制,不即令画一,姑令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若不画一,终属二心……”同年七月,又下令“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要求礼部通告全国军民剃发。规定实行期限,自布告之日起,京城内外限于十日内,各地方,亦是在通令到达后的十日内“尽行剃发”。规定惩治办法:“……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决不轻贷。”这是对民众的。同时要求地方官员严厉执行,更不许疏请维持束发旧制,否则“杀无赦。”这是一道严令,只能执行,不许违抗。很多文章都指出,满清的辫子绝不仅仅是一个头发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满洲统治者其实把辫子作为的“良民证”使用!多尔滚在顺治元年五月讲到剃发令时,就明它的功能是“以别顺逆”:“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剃发,以别顺逆”!
剃发令在清初各地引起的震动极为重大,它激起了汉族各阶层人士的反对,反抗以至于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几乎遍及全国,导致了长期的政局不稳,以至生灵涂炭。
社会矛盾
  “剃发易服”是清初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针对当时各地汉人的抗争此起彼伏的情况,当时的陈名夏曾说过:“留发复衣冠,天下即可太平。”然而不久他就因为说了这句话而被满门抄斩。顺治二年十月,原任陕西河西道孔闻謤(孔子后人)上书:“近奉剃头之例,四氏子孙又告庙遵旨剃发,以明归顺之诚,岂敢再有妄议。但念先圣为典礼之宗,颜、曾、孟三大贤并起而羽翼之。其定礼之大莫要于冠服。……惟臣祖当年自为物身者无非斟酌古制所载章甫之冠,所衣缝掖之服,遂为万世不易之程,子孙世世守之。自汉、唐、宋、金、元以迄明时,三千年未有令之改者,诚以所守者是三代之遗规,不忍令其湮没也。即剃头之例,当时原未议及四氏子孙,自四家剃发后,章甫缝掖不变于三千年者未免至臣家今日而变,使天下虽知臣家之能尽忠,又惜臣家未能尽孝,恐于皇上崇儒重道之典有未备也。应否蓄发,以复本等衣冠,统惟圣裁。” 多尔衮回应如下:“剃发严旨,违者无赦。孔闻謤疏求蓄发,已犯不赦之条,姑念圣裔免死。况孔子圣之时,似此违制,有玷伊祖时中庸之道。著革职永不叙用。”[1]顺治十年,刑部逮捕了两个因为扮演旦角而没有剃发的人,清廷因此下诏:“剃头之令,不遵者斩,颁行已久,并无戏子准与留发之例。今二犯敢于违禁,好生可恶。着刑部作速刊刻告示,内外通行传饬,如有借前项戏子名色留发者限文到十日内即行剃发;若过限仍敢违禁,许诸人即为拿获,在内送刑部审明处斩,在外送该管地方官奏请正法。如见者不行举首,勿论官民从重治罪。”由此可见一斑。
影响
  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满族的发型与汉人迥异,该族男子把前颅头发剃光,后脑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汉人的服装汉服以交领、右衽、无扣等为主要特色,满装的主要特点是立领、对襟、盘扣等。

清朝由居于中国东北的满族人建立。在入关之前,满族统治者在关外已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对被征服的汉人一律强令改变发式、更换服装,投降的明朝将士也必须剃发易服,作为臣服的标志。
清军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入关时曾颁发“剃发令”,因引起汉人的不满和反抗,于是公开废除此令。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汉臣孙之獬受到其他汉大臣的排挤,恼羞成怒之下向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重新颁发“剃发令”。于是,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族人民为保护世代相承的文物衣冠进行了此起彼伏的斗争。清朝统治者对此进行了暴力镇压,例如1645年发生的嘉定三屠事件即与“剃发易服”有关。此起彼伏的斗争历经37之年久,最终结果是满族封建统治者取得胜利,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清朝满族统治者推行“剃发易服”的原因:一般认为,满族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易服来打击、摧垮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保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后来的历史表明,满族统治者的这一措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汉人逐渐淡忘本民族服饰,习惯了满族的发式和服装。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国,号召民众剪去辫子时,仍然有许多人不愿意剪,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剪去辫子后被官府杀头,可见“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易服”政策对汉族影响极深。
全国平定后,清朝满族统治者取得胜利,汉族男子普遍接受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也有不愿改换衣冠者逃到海外,或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剃发令废除,不少人(包括满人,由于怕受到汉人报复,因此也改变发型)遂剪去辫子,但仍有如张勋等保皇人士,坚持留辫子并率领辫子军,以表示对清朝的效忠。而当时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剃发与缠足、吸食鸦片并列为台湾三大陋习之一,但与后两者不同,日本人未对台湾人的发型进行强制规范,而台湾人在受到日本统治影响后,多为自发性主动剪去辫子。
而经过两百多年影响,改良过的满人服饰,取代了汉服成为多数中国人认知的代表中国人的民族服饰或传统服饰。诸如旗袍、长袍马褂等等。2001年在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会后领袖代表所穿着的传统服饰,虽称为唐装但实际上即是马褂。
当今中国社会有部分人士主张“恢复汉服”的运动,希望推广鼓励汉人重新穿着传统汉服,不过在现代中国服装高度西化影响下,未能成为潮流。
文字狱
  清人“言论自由之人权”的第一次恶化,起于顺治四年——广东和尚函可身携一本纪录抗清志士悲壮事迹的史稿《变记》,被南京城门的清兵查获,在严刑折磨一年后,定谳流放沈阳。次年,又有毛重倬等坊刻制艺序案,毛重倬为坊刻制艺所写的序文不书“顺治”年号,被大学士刚林认为是“目无本朝”,有关“正统”的“不赦之条”。由此规定:“自今闱中墨牍必经词臣造订,礼臣校阅,方许刊行,其余房社杂稿概行禁止”.
情感生活
  此情可待成追忆

宠冠后宫的红颜知己魂归西天,给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痴情天子福临留下了无穷的哀恋和回忆。为了彰显董鄂氏的贤德、美言、嘉行,福临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鄂氏传,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董鄂氏语录。福临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以大量的具体实例,展现了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洋洋达四千言,内容十分丰富。
孝敬母后。“事皇太后,奉养甚至。伺颜色如子女;左右趋走,无异女侍”。“自非后(《行状》中的后即董鄂氏)在侧,不乐也”。“凡出入,必偕”。
关爱夫君。“其事朕如父”,“晨夕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朕每省封事,抵夜分,后未尝不侍侧”。她婉言善劝福临要勤于政务,爱惜臣民,对刑狱尤要慎重。
友爱后妃。“事今后亦如母”,闻听福临欲废今后,则“长跪顿首固请”,说:“陛下若废皇后,妾必不敢生。”今后患重病时,“后则五昼夜目不交睫,且时为诵书史,或长谭以解之”。永寿宫妃有疾,“后亦躬视扶持,三昼夜忘寝兴”。悼妃薨时,后哭之曰:“韶年入宫,胡不于上久效力,遂遽夭丧耶?”“其御诸嫱嫔,宽仁下逮,曾乏纤芥忌嫉意。善则奏称之,有过隐之不以闻。宫闱眷属,大小无异视,长者媪呼之,少者姊视之,不以非礼加人,亦不稍有谇诟。故凡见者,蔑不欢悦,蔼然相亲”。
抑待家人。顺治十四年(1657)九月初四日,鄂硕病故,谥刚毅。福临安慰董鄂妃,董鄂妃擦着眼泪说:“妾岂敢过悲,厪陛下忧?所以痛者,悼答鞠育恩耳。今既亡,妾衷愈安。何者?妾父情性夙愚,不达大道,有女获侍至尊,荣宠已极,恐自谓复何惧,所行或不韪,每用忧念。今幸以时终,荷陛下恩,恤礼至备,妾复何恸哉?”因遂辍哀。
董鄂氏的兄长死了,因为当时董鄂氏正有病,福临没有把这一消息告诉她。董鄂氏对福临说:“妾兄其死矣。曩月必再遣妾嫂来问,今久不至,可知也。”福临不忍将实情相告,还安慰她。董鄂妃说:“妾兄心矜傲,在外所行,多不以理,恃妾母家,恣要胁,容有之。审尔,讵止辱妾名,恐举国谓陛下以一微贱女,致不肖者肆行罔忌。故夙夜忧惧,寝食未敢宁。今幸无他故,殁足矣,妾安用悲为?”
董鄂氏担心父兄依仗自己的地位作出什么有违法纪之事。现在父亲、兄长没闯下什么大乱子就“以时终”了,还蒙受皇家的大恩,这是父兄的造化,自己从此也就安心了,所以也不必过于伤心。
谦恭节俭。“后天性慈惠,凡朕所赐赉,必推施群下,无所惜;封皇贵妃有年,乃绝无储蓄。后性至节俭,衣饰绝去华采,即簪珥之属不用金玉,惟以骨角者充饰”。“初,后于朕偶有未称旨者,朕或加谯让,始犹申己意以明无过;及读史至周姜后脱簪待罪事,翻然悔曰:‘古贤后身本无愆,尚待罪若彼。我往曾申辩,殊违恪顺之道。’嗣即有宜辩者,但引咎自责而已”。
《行状》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董鄂妃的爱和敬。而且用事实说话,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溢美之嫌,但基本上还是属实的。这样一个懂道理、识大体,处处为爱人着想的贤妃死了,顺治帝怎能不悲痛。
后人论及董鄂妃时,多强调她倾国倾城之貌。从《行状》看来,顺治帝更看重的是她善良、高洁的品行。皇家后宫美女如云,而性情相投、知情识趣的知己则可遇不可求。顺治帝与董鄂妃幸运地遇到了对方,然而天妒红颜,董鄂妃青春妙龄不幸逝去,徒留多情的顺治帝苦苦追忆,不胜唏嘘。
历史疑案
  至于世祖章皇帝到底是怎么离位的,传统上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就是世祖章皇帝在顺治十八年因病而死。具体原因是因为爱妃董鄂氏(後追封孝献端静皇后)及其爱子(即董鄂妃的儿子)相继病亡,福临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身体每况愈下,后又染上了天花,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子刻崩于紫禁城内的养心殿,年仅24岁。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的档案支持第一种说法。据历史文献记载,福临确实想要出家,但受到皇宫内保守势力的极度反对,最终未能成行;而不久则死于天花。他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皈依禅门的皇帝。
另一种民间传说就是说因爱妃董鄂妃因病去世,爱宗教的福临看破红尘,出家当了和尚,而且这种说法一般还把董鄂妃与董小宛(秦淮名妓)当作同一人。但是,根据史学界的考证,董小宛25岁死时,董鄂妃也只有13岁,还未入宫,所以已经基本否定这种说法。
最近历史学家又提出了第三种说法,即炮击致死说,认为顺治在试图征服台湾时,被郑成功的大炮炮击致死。支持此论者认为,由于兹事体大,且清廷当局谓为国耻,故秘而不宣,并在康熙续任后,处死郑成功父郑芝龙全家,康熙因而终生不忘攻台报仇,并将顺治死因隐而不宣。
1663年葬入直隶遵化清东陵的孝陵内。有8子、6女
历史评价
亲政后,在其母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他整顿吏治,注重农业生产,提倡节约,减免苛捐杂税,广开言路,网罗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为巩固清王朝统治作出了贡献,初创了清王朝走向强盛的新局面。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
后妃
皇后(4位)

废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后的侄女。初,摄政王多尔衮为帝纳聘。顺治八年正月,吴克善送女京师,八月立为皇后。十年八月,诏以册立三载,志意不协,废为静妃,改居侧宫。生卒年不详,葬地不详。
孝惠章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镇国公后封贝勒绰尔济之女,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废后的堂侄女。生于崇德六年(1641)辛巳十月初三日。顺治十一年,五月聘为妃;六月,册为后。十五年正月顺治帝以太后生病时她奉侍不勤为由停其中宫笺表,三月遵太后旨恢复如初。其实是顺治帝因宠爱皇贵妃董鄂氏,欲再次废后以立董鄂氏为后,因太后旨事未成。康熙帝即位后,尊为母后皇太后;初上徽号曰仁宪皇太后;后屡加徽号,曰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曾抚育康熙帝皇五子胤祺、皇九女即固伦温宪公主。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十二月薨,年七十七。葬孝陵之东,曰孝东陵。谥曰孝惠皇后;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无子女。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固山额真、赠少保、都统、一等承恩公佟图赖之女。生于崇德五年庚辰。顺治时入宫为妃。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5.4)于景仁宫生皇三子玄烨,是为康熙帝。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圣母皇太后;初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康熙二年二月薨,年二十四。随葬孝陵。谥曰孝康皇后;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后家佟氏,本汉军,后康熙帝命改佟佳氏,入满洲旗。后族抬旗自此始。子一,皇三子玄烨,即康熙帝。
孝献皇后,董鄂氏。满洲正白旗,内大臣后晋三等伯鄂硕之女,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之姊。生于崇德四年(1639)。顺治十三年入宫,时年十八,宠冠后宫。八月立为贤妃;九月进皇贵妃。十四年十月初七生皇四子,三月殇,未命名,追封荣亲王。顺治十七年八月庚子八月十九日薨,年二十二。后随葬孝陵。死后顺治帝追封她为皇后,追赠今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世称董鄂妃。
侧妃(7位)
皆葬孝东陵妃园寝
恭靖妃,浩齐特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浩齐特部额尔德尼郡王博罗特之女。顺治时入宫为妃。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尊为皇考恭靖妃。二十八年己巳四月初二日薨。
端顺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阿霸垓部一等台吉布达希布之女。顺治时入宫为妃。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尊为皇考端顺妃。 四十八年己丑六月二十六日薨。
淑惠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镇国公后封贝勒绰尔济之女。孝惠章皇后之妹,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顺治十一年五月册为妃。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尊为皇考淑惠妃。五十二年癸巳十月三十日薨,年七十余。
宁悫妃,董鄂氏。长史喀济海之女。顺治时入宫为妃。顺治十年癸巳七月十七日丑时生皇二子福全,即裕宪亲王。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尊为皇考宁悫妃,三十三年甲戌六月二十一日薨。
悼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和硕达尔汗亲王曼殊锡礼之女,是孝庄文皇后的侄女,为孝惠章皇后和淑惠妃的姑姑,废后的堂妹。因其年纪幼小,待年宫中,未行册封,即正式成为皇帝之妃。顺治十五年(1658年)三月初五薨,追封为悼妃。悼,悲伤也,亦作年幼者之称。
贞妃,董鄂氏。轻车都尉一等阿达哈哈番巴度之女。孝献皇后之族妹。顺治时入宫为妃。顺治十八年辛丑正月初七日以身殉世祖死,是顺治帝后妃中唯一殉葬者。康熙帝追封为皇考贞妃。
恪妃,石氏。吏部侍郎石申之女。初,世祖稽古制选汉官女备六宫,妃与焉,赐居永寿宫,冠服用汉式。她是顺治朝正妃中唯一的汉人妃子。康熙六年丁未十一月三十日薨,康熙帝追封为皇考恪妃。
庶妃(21位)
皆葬孝东陵妃园寝
生育子女者(8位,福晋4位)
庶妃巴氏,也称笔什赫氏,即笔什赫额捏福晋。顺治八年十一月初一生皇长子钮钮,殇;十年十二月十三生皇三女,五岁殇;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皇五女,七岁殇。生卒年不详。她是为顺治帝生育子女最多者。
庶妃穆克图氏,也称塞母肯氏,即塞母肯额捏福晋。云骑尉伍喀女。顺治十七年十二月生皇八子永干,八岁殇。生卒年不详。
庶妃唐氏,即唐福晋。顺治十六年生皇六子奇授,七岁殇。生卒年不详。
庶妃钮氏,也称牛氏,即牛福晋。顺治十七年生皇七子隆禧,即纯靖亲王隆禧。生卒年不详。
庶妃陈氏,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皇长女,两岁殇;顺治十四年十一月生皇五子常宁,后封恭亲王。生卒年不详。
庶妃杨氏。顺治十年十二月生皇二女,即和硕恭悫公主,下嫁瓜尔佳·讷尔杜。生卒年不详。
庶妃乌苏氏。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皇四女,八岁殇。生卒年不详。
庶妃那拉氏。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皇六女,五岁殇。生卒年不详。
考:从唐、牛二福晋来看,当时在清宫,能被封为福晋的应当是生皇子的才有资格。
唐福晋即史载的庶妃唐氏生皇六子奇授,牛福晋即史载的庶妃钮氏生皇七子隆禧。
笔什赫额捏福晋、塞母肯额捏福晋也应当如此,额捏在满语中是妈妈或母亲的意思,笔什赫、塞母肯分别是两位福晋的姓氏,从以上生皇子庶妃的姓氏来推论,笔什赫额捏福晋应当是庶妃巴氏,生皇长子钮钮;塞母肯额捏福晋应当是庶妃穆克图氏,生皇八子永干。
至于皇五子常宁的生母庶妃陈氏为何未封福晋,疑早已去世。
#格格17位,其中包含4位生育子女但没有封福晋者——庶妃陈氏、庶妃杨氏、庶妃乌苏氏、庶妃那拉氏。
* 生平皆不详,姓氏及生卒时间待考。格格前面的字,是格格的名字(徐广源《清朝皇陵》)
京及格格
捏及呢格格
赛宝格格
迈及呢格格
厄音珠格格
额伦珠格格
梅格格
兰格格
明珠格格
芦耶格格
布三珠格格
阿母巴偏五格格
阿几偏五格格
丹姐格格
秋格格
瑞格格
朱乃格格
皇子(8人)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1651~1652)。生母为庶妃巴氏,即笔什赫额捏福晋。生于顺治八年十一月初一;殇于顺治九年正月三十,只活了89天。

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1653~1703)。生母为宁悫妃董鄂氏,时为妃。生于顺治十年癸巳七月十七日丑时。康熙六年(1667),封裕亲王。康熙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卒,年五十一。谥宪,即为裕宪亲王。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即圣祖、仁皇帝、康熙帝。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佟氏妃。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5.4)生于景仁宫。
皇四子(1657~1657),未命名。生母为孝献皇后董鄂氏,时为皇贵妃。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生。一出生就被封为祚亲王。祚,皇位之意,即视为皇太子。明明是皇四子,顺治帝却当着昭圣皇太后(即孝庄文皇后)和诸宫人的面称之为“朕之第一子也”,也算开了清朝皇子一出生便为皇储的先例。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殇,仅三个多月。昭圣皇太后以国祚担命为由迫使顺治帝改其号,入陵谥为荣亲王。
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1657~1703)。生母为庶妃陈氏。生于顺治十四年十一月。康熙十年(1671)封恭亲王。康熙四十二年(1703)六月初七日卒,年四十七。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1659~1665)。生母为庶妃唐氏,即唐福晋。生于顺治十六年十一月;殇于康熙四年十一月初六日,年七岁。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1660~1661)。生母为庶妃钮氏,即牛福晋。生于顺治十七年四月,康熙十三年封为纯亲王。康熙十四年分给佐领。康熙十八年七月十五卒,年二十。谥靖,即为纯靖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1660~1667)。生母为庶妃穆克图氏,即塞母肯额捏福晋。生于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于康熙六年十二月初二日,年八岁。
皇女/公主(亲生女6人;养女3人)
  皇长女(1652~1653),生母为庶妃陈氏。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顺治十年十月殇。

皇二女,即和硕恭悫公主(1653~1685),生母为庶妃杨氏。顺治十年十二月生。初封和硕公主,康熙六年(1667年)下嫁瓜尔佳·讷尔杜。后晋和硕恭悫长公主。康熙二十四年十月卒,年三十三。她是顺治帝亲生女儿中唯一成年者。
皇三女(1653~1658),生母为庶妃巴氏,即笔什赫额捏福晋。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顺治十五年三月殇。
皇四女(1654~1661),生母为庶妃乌苏氏。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顺治十八年三月殇。
皇五女(1654~1660),生母为庶妃巴氏,即笔什赫额捏福晋。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
皇六女(1657~1661),生母为庶妃那拉氏。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顺治十八年二月殇。
养女,和硕和顺公主(1648~1691)。顺治帝异母兄承泽亲王硕塞次女,生母为硕塞嫡福晋那拉氏。顺治五年八月二十二生。后抚养宫中。顺治十七年(1660)封和硕公主;下嫁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隆。后被加封和硕和顺公主。康熙三十年十一月卒,年四十四。
养女,和硕柔嘉公主(1652~1673)。顺治帝堂兄安郡王岳乐次女,生母为岳乐继福晋那拉氏。顺治九年五月生。后抚养宫中,为顺治帝与孝献皇后董鄂氏养女。顺治十五年指婚给靖南王耿仲明之孙、耿继茂之子耿聚忠;康熙二年(1663年)十一月下嫁。康熙十二年卒,年二十二。女一,耿氏,嫁纳兰明珠之子揆叙。
养女,固伦端敏公主(1653~1729)。顺治帝堂兄简亲王济度次女,生母为济度嫡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年六月十三生。后抚养宫中。初封和硕端敏公主。康熙九年(1670)下嫁班第。雍正元年(1723)晋固伦端敏公主。雍正七年去世,年七十七。
顺治帝遗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以凉德,承嗣丕基,十八年于兹矣。自亲政以来,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因循悠忽,苟且目前。且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日有更张。以致国治未臻,民生未遂,是朕之罪一也。
朕自弱龄,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宾,教训抚养,惟圣母皇太后慈育是依。隆恩罔极,高厚莫酬,朝夕趋承,冀尽孝养。今不幸子道不终,诚悃未遂,是朕之罪一也。
皇考宾天,朕止六岁,不能服衰绖行三年丧,终天抱憾。惟侍奉皇太后顺志承颜,且冀万年之后,庶尽子职,少抒前憾。今永违膝下,反上廑圣母哀痛,是朕之罪一也。
宗室诸王贝勒等,皆太祖、太宗子孙,为国籓翰,理宜优遇,以示展亲。朕于诸王贝勒,晋接既疏,恩惠复鲜,情谊暌隔,友爱之道未周,是朕之罪一也。
满洲诸臣,或历世竭忠,或累年效力,宜加倚讬,尽厥猷为。朕不能信任,有才莫展。且明季失国,多由偏用文臣。朕不以为戒,委任汉官,即部院印信,间亦令汉官掌管。致满臣无心任事,精力懈弛,是朕之罪一也。
朕夙性好高,不能虚己延纳。于用人之际,务求其德与己侔,未能随才器使,致每叹乏人。若舍短录长,则人有微技,亦获见用,岂遂至于举世无才,是朕之罪一也。
设官分职,惟德是用,进退黜陟,不可忽视。朕于廷臣,明知其不肖,不即罢斥,仍复优容姑息。如刘正宗者,偏私躁忌,朕已洞悉于心,乃容其久任政地。可谓见贤而不能举,见不肖而不能退,是朕之罪一也。
国用浩繁,兵饷不足。而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未尝节省发施。及度支告匮,每令诸王大臣会议,未能别有奇策,止议裁减俸禄,以赡军饷。厚己薄人,益上损下,是朕之罪一也。
经营殿宇,造作器具,务极精工。无益之地,糜费甚多。乃不自省察,罔体民艰,是朕之罪一也。
端敬皇后于皇太后克尽孝道,辅佐朕躬,内政聿修。朕仰奉慈纶,追念贤淑,丧祭典礼,过从优厚。不能以礼止情,诸事太过,逾滥不经,是朕之罪一也。
祖宗创业,未尝任用中官。且明朝亡国,亦因委用宦寺。朕明知其弊,不以为戒。设立内十三衙门,委用任使,与明无异。致营私作弊,更逾往时,是朕之罪一也。
朕性耽闲静,常图安逸,燕处深宫,御朝绝少。致与廷臣接见稀疏,上下情谊否塞,是朕之罪一也。
人之行事,孰能无过?在朕日理万几,岂能一无违错?惟听言纳谏,则有过必知。朕每自恃聪明,不能听纳。古云:“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朕于斯言,大相违背。以致臣工缄默,不肯进言,是朕之罪一也。
朕既知有过,每自刻责生悔。乃徒尚虚文,未能省改,过端日积,愆戾愈多,是朕之罪一也。
太祖、太宗创垂基业,所关至重。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佟氏妃所生,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即皇帝位。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鰲拜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讬。其勉矢忠荩,保翊冲主,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
  所以现在的满族人口,历史上由女真、野人女真、蒙古、朝鲜、汉、呼尔哈、索伦等诸多民族部落融合而成并有部份满人祖先为汉人

CCTV之91先生等人涉黄被捕“91大神”落网记

上一篇

【清宫档案】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下一篇

99%的人还看了

发表评论

插入图片

欢迎登陆本站

 | 注册

春节倒计时

必应搜索 站长推荐

在线工具

VIP视频解析

热门文章

  1. 抱歉,没有找到文章!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