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穆宗: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
同治即清穆宗毅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公元1856年3月23日-1875年7月)。葬于惠陵(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在位时间为1861年至1875年 。其母为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公元1861年咸丰病死后,他于同日在灵柩前继位,改年号为“祺祥”。后慈禧太后勾结奕欣发动北京政变,捕杀肃顺、端华和载垣,斥革其他五人,两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同治帝在位13年,前12年是在两太后垂帘的情况下虚坐龙椅的傀儡皇帝,最后只亲政了一年。在位13年,患天花而死,终年19岁。葬于惠陵(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为清代入关后的第八任皇帝。
人物生平
姓名:爱新觉罗·载淳
民族:满族
出生: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
属相:龙
卒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
享年:19岁
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恭宽毅皇帝
民族:满族
出生: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
属相:龙
卒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
享年:19岁
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恭宽毅皇帝
庙号:穆宗
陵寝:惠陵(清东陵)
父亲:奕詝(咸丰)
母亲:叶赫那拉氏,后尊为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
初婚:18岁结婚
配偶:5人,阿鲁特氏为皇后(孝哲毅皇后)
子女:无
继位人:载湉(光绪)
最得意:同治中兴
最失意:父亲早故
最不幸:身后皇后自尽
最痛心:无子女
最擅长:戏耍
陵寝:惠陵(清东陵)
父亲:奕詝(咸丰)
母亲:叶赫那拉氏,后尊为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
初婚:18岁结婚
配偶:5人,阿鲁特氏为皇后(孝哲毅皇后)
子女:无
继位人:载湉(光绪)
最得意:同治中兴
最失意:父亲早故
最不幸:身后皇后自尽
最痛心:无子女
最擅长:戏耍
少年时期
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二十一日,咸丰帝病危,召御前大臣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代写珠谕,立载淳为皇太子,并命上述大臣赞襄政务。载淳生母那拉氏和钮祜禄氏尊为皇太后。第二天咸丰帝去世,6岁的载淳即位,年号祺祥。咸丰死后慈禧太后勾结奕欣发动北京政变,捕杀肃顺、端华和载垣,斥革其他五人,两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同治帝在位13年,前12年是在两太后垂帘的情况下虚坐龙椅的傀儡皇帝,最后只亲政了一年。
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二十一日,咸丰帝病危,召御前大臣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代写珠谕,立载淳为皇太子,并命上述大臣赞襄政务。载淳生母那拉氏和钮祜禄氏尊为皇太后。第二天咸丰帝去世,6岁的载淳即位,年号祺祥。咸丰死后慈禧太后勾结奕欣发动北京政变,捕杀肃顺、端华和载垣,斥革其他五人,两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同治帝在位13年,前12年是在两太后垂帘的情况下虚坐龙椅的傀儡皇帝,最后只亲政了一年。
同治帝即位之初
清政府利用湘军并借列强之师助剿,同治三年(1864)将太平天国镇压了下去。接着李鸿章率淮军于七年也将捻军镇压了下去。60年代开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办起了洋务,以建立新式军备为中心,并创办了一些为它服务的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洋务运动与镇压太平天国为清朝赢来了“中兴”。然而同治帝与这一切毫无关系。
清政府利用湘军并借列强之师助剿,同治三年(1864)将太平天国镇压了下去。接着李鸿章率淮军于七年也将捻军镇压了下去。60年代开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办起了洋务,以建立新式军备为中心,并创办了一些为它服务的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洋务运动与镇压太平天国为清朝赢来了“中兴”。然而同治帝与这一切毫无关系。
同治帝在大典上穿过的小朝袍同治幼年,政事由两太后管理,同治帝只是读书。朝廷对同治帝的读书十分重视,派礼部尚书祁寯(jùn)藻、管理工部事务前大学士翁心存、工部尚书倭仁、翰林院编修李鸿均、编修李鸿藻教授汉文,礼部尚书倭拾珲部、左侍郎伊精阿臣、兵部尚书爱仁均教授满文。此外还教授步射、骑马。这些课程是皇帝的必修课。有这么多名宿教授,同治帝一定学得很好吧?出乎意料,很不理想。现在看看老师的反映。
同治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开始,在咸丰朝获状元,同治朝担任詹事府右中允的翁同龢受命教皇帝读书。 《翁同龢日记》说到同治帝16岁时(同治十年,1871)的读书情况。
正月初七:“晨读极散,因极陈(极陈,极力上言)光阴可惜,当求日进之方,上颔之而已,照常退。”
初九:“读甚散,敷衍而已。”
二十九日:“……午初来,满书极吃力,午正二始毕,讲折尤不着力,真无可如何也!”
二月初八:“课题‘重农贵粟’,诗题‘东风已绿瀛洲草’,得洲字。文思极涩,初稿几无一字可留,且虚字亦不顺,复逐字拆开讲过,仍凑泊而成数段,未毕退。午正再入,坐四刻而不成一字。遂作诗,诗亦不佳。如此光景,奈何奈何!”
丁国均《荷香馆琐言》还有这么一个记录:“毅皇帝尝与翁师傅言,自谓当差劳苦。”“毅皇帝”是同治帝的谥。当皇帝,竟把管理国家大事说成是一种苦差事!
亲政时期
由于慈禧太后贪恋权力,她以同治帝“典学未成”为由,拖延同治帝亲政时间。直到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1872年10月16日),才为自己十七岁的儿子载淳举行了大婚典礼。
同治帝婚姻是个大问题。找谁做皇后,两宫皇太后意见不一:慈安太后提议以侍讲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为皇后,慈禧太后主张以侍郎凤秀之女富蔡氏为皇后。同治帝本人喜欢前者,同治皇帝的惠陵便以阿鲁特氏为皇后,富蔡氏为慧妃。同治十二年,同治帝亲政,只有一年多。这一年他干了什么事呢?
由于慈禧太后贪恋权力,她以同治帝“典学未成”为由,拖延同治帝亲政时间。直到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1872年10月16日),才为自己十七岁的儿子载淳举行了大婚典礼。
同治帝婚姻是个大问题。找谁做皇后,两宫皇太后意见不一:慈安太后提议以侍讲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为皇后,慈禧太后主张以侍郎凤秀之女富蔡氏为皇后。同治帝本人喜欢前者,同治皇帝的惠陵便以阿鲁特氏为皇后,富蔡氏为慧妃。同治十二年,同治帝亲政,只有一年多。这一年他干了什么事呢?
首先说外事:
第一,他处理了一些外交事务。六月十三日,他在紫光阁接见日本特派大使。之后,俄国、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公使向他递交了国书。
第二,这年十二月,应越南国王要求,同治帝派遣两广总督瑞麟帮助越南抗法。
第三,由于台湾高山族人误杀漂流到台湾的琉球人,日本以此为借口侵略台湾。第二年三月二十九日,同治帝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赴台湾部署防务,少年同治帝写字像抵御日本侵略。后来通过谈判,订立《北京专款》,日本撤出台湾,清政府赔偿白银50万两。要是说同治帝在外交方面还算做了点事的话,那么内政方面他就什么成绩都没有。要说有,那就是他制造了麻烦。
同治十二年九月,同治帝以方便太后颐养为名,实为自便,降旨兴修颐和园。修颐和园需银1000万两,木材一项,径七寸至四尺多,长一丈五到四丈八的楠柏陈黄松木要3000根。钱,因为镇压太平天国,各省款项支绌,当时西北左宗棠又正镇压回民起义,捐输和厘金全用在上面了,清政府的财力根本不允许再拿出这么多钱来修园。木材需从四川采集,但道光初年以来已经砍伐得差不多了,无从购觅,况且运输艰难万分。十月二日,御史沈淮上疏请求缓修,师傅李鸿藻与翰林院侍讲学士李文田也都上疏劝谏。同治不听。十三年正月十九日,正式开工。钱出自捐款40多万,木材由人到福州买进口的。十二日,同治帝亲自视察工地,此后又于四月初九、五月十一日视察工地。
历史典故
赞成修园的也有,那就是与慈禧太后同族的两广总督瑞麟,而越来越多的大臣反对同治这一做法。三月二十四日,奕欣、奕譞、景寿等共同上疏劝谏,仍不听。七月十六日,开始忍耐并出了两万两报效银的恭亲王也上《敬陈先烈请皇上及时定志用济艰危折》,附议此折的还有10多名御前大臣与军机大臣。该折提出了一系列大政要事,要求停工。同治读了折子上几行字,便勃然大怒,说了好些低水平的话:“我停工何如?尔等尚有何哓舌?”奕欣又提出一些问题,同治帝大怒,说:“如此位让尔何如?”奕欣又提到同治“微行”一事。所谓“微行”是指他便装到宫外寻秦楼楚馆。同治帝开始矢口否认,待奕欣说出时间、地点和人证,才无话可说。同治帝对奕欣怀恨在心,写了一道朱谕,革掉他一切职务。九月二日又改为只将他降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九月三日又下朱谕,革去惇王奕誴、醇王奕譞、科尔沁博多勒噶台亲王伯讷彦谟诂、额驸景寿、贝勒奕劻、军机大臣奕欣、文祥、宝?#93;、沈桂芬、李鸿藻等10人的职务。慈禧太后尽管与奕有矛盾,但她还不想现在马上就把奕欣完全排斥掉。她立即叫同治帝取消这个上谕,说:“十年以来,无恭王何以有今日?皇上少未更事,昨谕著即撤销。”同治这才立即发出上谕,恢复了奕欣世袭网替的亲王衔,奕誴、奕譞的官职也得以恢复。
赞成修园的也有,那就是与慈禧太后同族的两广总督瑞麟,而越来越多的大臣反对同治这一做法。三月二十四日,奕欣、奕譞、景寿等共同上疏劝谏,仍不听。七月十六日,开始忍耐并出了两万两报效银的恭亲王也上《敬陈先烈请皇上及时定志用济艰危折》,附议此折的还有10多名御前大臣与军机大臣。该折提出了一系列大政要事,要求停工。同治读了折子上几行字,便勃然大怒,说了好些低水平的话:“我停工何如?尔等尚有何哓舌?”奕欣又提出一些问题,同治帝大怒,说:“如此位让尔何如?”奕欣又提到同治“微行”一事。所谓“微行”是指他便装到宫外寻秦楼楚馆。同治帝开始矢口否认,待奕欣说出时间、地点和人证,才无话可说。同治帝对奕欣怀恨在心,写了一道朱谕,革掉他一切职务。九月二日又改为只将他降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九月三日又下朱谕,革去惇王奕誴、醇王奕譞、科尔沁博多勒噶台亲王伯讷彦谟诂、额驸景寿、贝勒奕劻、军机大臣奕欣、文祥、宝?#93;、沈桂芬、李鸿藻等10人的职务。慈禧太后尽管与奕有矛盾,但她还不想现在马上就把奕欣完全排斥掉。她立即叫同治帝取消这个上谕,说:“十年以来,无恭王何以有今日?皇上少未更事,昨谕著即撤销。”同治这才立即发出上谕,恢复了奕欣世袭网替的亲王衔,奕誴、奕譞的官职也得以恢复。
由于众多大臣反对,同治帝终于于八月一日下令停工。
相关事件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顺理成章,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咸丰帝共有两个儿子,同治是他的长子,次子三岁就夭折了,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顺理成章,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咸丰帝共有两个儿子,同治是他的长子,次子三岁就夭折了,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同治即位时,只有6岁,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这一年的十月,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满八位大臣专权,联合东宫慈安皇太后和恭亲王奕合谋发动辛酉政变,在护送咸丰帝梓宫回京之际,慈安、慈禧和小皇帝先行到达,采纳恭亲王建议,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实行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改年号为“同治”,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
慈禧任奕为议政王、军机大臣,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地主武装,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实行借洋兵剿逆的政策,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延缓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她一方面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深宫集权。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历史典故
同治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同治的荒淫程度比他父亲咸丰还要厉害。他有许多后妃,却还要常常带了两个心腹太监,换上平民服装,偷偷溜出皇宫,到京师的南城娼妓区去寻花问柳,夜间不回皇宫。据说,时间一长,染上了梅毒,病倒了。起初只觉得浑身发烧,口渴,腰疼,小便不畅。太医摸不透是什么病,只当普通的感冒来治。一连几天,烧热不退。又便秘,颈项、肓背、腰部等处发出紫红斑块。到公元1874年11月,头部、脸面上都出现紫色发亮的斑块,左边脸颊上的斑块被抓破,渗出血水,又颊肿得厉害,上下嘴唇都朝外鼓着,腰部化脓,很远就能闻到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慈禧太后怕同治从镜子里见自己的尊容会受惊,便命太监将养心殿内所有的镜子都收藏起来,不便挪动的穿衣镜等,用红缎蒙上。同治命人拿镜子,皇后阿鲁特氏等人也以病人不宜照镜子为理由劝阻。
同治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同治的荒淫程度比他父亲咸丰还要厉害。他有许多后妃,却还要常常带了两个心腹太监,换上平民服装,偷偷溜出皇宫,到京师的南城娼妓区去寻花问柳,夜间不回皇宫。据说,时间一长,染上了梅毒,病倒了。起初只觉得浑身发烧,口渴,腰疼,小便不畅。太医摸不透是什么病,只当普通的感冒来治。一连几天,烧热不退。又便秘,颈项、肓背、腰部等处发出紫红斑块。到公元1874年11月,头部、脸面上都出现紫色发亮的斑块,左边脸颊上的斑块被抓破,渗出血水,又颊肿得厉害,上下嘴唇都朝外鼓着,腰部化脓,很远就能闻到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慈禧太后怕同治从镜子里见自己的尊容会受惊,便命太监将养心殿内所有的镜子都收藏起来,不便挪动的穿衣镜等,用红缎蒙上。同治命人拿镜子,皇后阿鲁特氏等人也以病人不宜照镜子为理由劝阻。
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宫中对于同治患梅毒之事多方掩饰,只说是出天花。一天,同治的皇后去养心殿探病,并向他诉说慈禧太后又为细微小事责骂她,还失声哭泣起来。慈禧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儿媳妇,并设下了监视的耳目。这天,慈禧听说皇后去探视皇帝,便亲自到养心殿东暖阁外偷听他俩的谈话。她听到皇后在诉说她的不是,就怒气冲冲地闯了进去,一把抓住皇后的头发,举手就打,并且叫内廷太监准备棍杖,要严厉责罚皇后。同治见状,被吓得昏厥了过去,慈禧这才没有对皇后用刑。同治的病势却从此越来越重,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死于养心殿东暖阁。没有过多久,皇后阿鲁特氏薨逝。 当然这个是没有史料记载的。是传闻。
同治死后的庙号为穆宗毅皇帝,史称同治皇帝。
同治大事纪
同治三年 洪秀全逝世,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
同治三年 洪秀全逝世,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
同治八年 最后一支使用太平天国年号的残余捻军袁大魁部于陕北保安被左宗棠消灭。
轶事典故
附录:同治皇帝之死因
轶事典故
附录:同治皇帝之死因
同治帝载淳,是清王朝建立后的第八代皇帝,咸丰六年(1856)叶赫那拉氏(慈禧)所生,他是咸丰帝奕詝驾崩后唯一留下的儿子。载淳六岁(1861年)登基称帝,十七岁(1873年)亲政,未及二年,即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病逝,时年十九岁。关于他的死因,传闻很多,十分离奇,广为流传的是说他因行为不检,染梅毒而死。尤其一些野史小说,无中生有,添枝加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例如,影响很大的《清史演义》第七十九回写道:“帝一意寻花问柳受了淫毒”,并将其死因归于“御医未识受病缘由”蕴毒深而死。另部影响亦很大的《清宫历史演义》卷十二第九十六回也称:“穆宗一向在外胡闹不已,早就沾染了淫毒”,并在该书《编辑大意》中讲:“本书事实,或采辑名人文集,或依据私家笔记,语有来因,事可微信,绝非凭空结撰、向壁虚造之作品所可比拟。”这样,百年来就给广大读者一个印象:同治帝确系死于梅毒,“绝非凭空结撰、向壁虚造”。广为流传的台湾作家高阳写的长篇巨著《慈禧全传》第二部《玉座珠廉》(下)的《恶疾初起》一节中,认定“是梅毒!”。特别是电影《一代妖后》的公演,片尾说明同治皇帝本患梅毒,但在慈禧授意下,外称“天花”,还篡改档案,将御医们写的“脉案”。(即诊断记录及处方)篡改成天花病症。使得同治帝患梅毒致死之说,尽人皆知。
若说文艺作品不是历史著作,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虚构和夸张的话,那么,一些论著亦持此话,其影响非同小可。如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1989年第6期载李镇同志文章《同治究竟死于何病》。李镇祖上“数代为御医,高祖李万清是咸丰皇室太医,曾为懿嫔(那拉氏)遇喜诊脉,确定慈禧怀孕而生同治。曾祖李德立就是给同治看病的主治御医,李德立的长子、李镇的祖父“曾任光禄寺置正,在清廷供事多年”,1938年,他曾告诉李镇:“同治确是死于梅毒”,“同治梅毒溃烂后,流脓不止,奇臭难闻,曾祖父(李德立)每日必须亲自为他清洗敷药,一个多月来受到强烈恶臭刺激,从此失去了嗅觉”。至于为什么在诊治同治帝的脉案上写为“天花”,李镇解释说:“据祖父面告,曾祖父奉沼入养心殿请脉之初,已看出是梅毒之症,为了填重起见,曾约一位有名外科御医张本仁会诊,一致肯定是杨梅大疮。自忖若奏明载淳生母慈禧,她通晓医道,喜怒无常,如若一时火起,指责有辱九五之尊,必遭杀身之祸。倘若知情不报隐瞒病情,又怕责任重大,最终难免治罪,真是左右为难。经与右院判庄守和商议,认为反正是治不好的病,何况这是自古以来少见的帝王之绝症,难告于天下,不如装胡涂吧,既然宫中都说天子出水痘,就照天花来治”。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同志为澄清历史事实,在《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七辑中编纂公布了《同治进药簿》编者根据宫中所藏《万岁爷天花喜进药用药底簿》中御医对同治帝临死前诊断记录(即脉案)及处方进行研究,认为“从这本进药薄的名称,以及从载淳患病到去世的脉案、用药处方,都可以证明是因患天花没有治好而去世的”。
第一,从理论上讲,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梅毒则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漫性传播疾病,患天花之初都要发烧,这是患急性传染病的规律,体温增加一度,脉搏增跳十次。从同治脉案可以清楚看到,从发病第一天就脉搏加快,发高烧达7天之久:十月三十日发病第一天,他“脉息浮数而细……发热头眩,胸满烦闷,身酸腿软,皮肤发出疹形未透”;第二天“脉息浮数……咽喉干痛,胸满作呕,头眩身热”;第三天因发烧而“大便四日未行”;第四天至第七天,天天皆“脉息滑数”、“脉息数大”,均为发烧导致脉搏加块症状,说明起病很急。而患梅毒起病不急,无发烧症状,病情发展缓慢。
第二,天花发病带季节性,有严格的发病时间,一般在冬春发生,非其时不可能发生,同治帝发病在阴历十月末,死于十二月初,与天花冬季发病相符合。而梅毒发病无明显的季节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第三,患天花开始还头痛、背痛、发冷、寒战等,皆为天花明显症状,在脉案中上述现象记录得相当详细:“十月三十日……发热头眩……身酸腿软”;“十一月初二日……腰疼胸堵”;“十一月初三日……呛咳腰疼”;“十一月初七日……腰疼腿酸,未能骤减”。皆为天花典型症状。而梅毒发病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表面像个健康人。
第四,天花皮疹的形态,分布及转化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天花发病后的第一或第二日,皮肤上就可见皮疹,即斑疹,但数小时后即迅速变为丘疹,丘疹呈园形,边缘清晰。同治发病第一日,脉案记载:“皮肤发出疹形未透”;第二天为“疹形透出,挟杂瘟痘”,“头面周身疹中换杂之痘颗粒透出,系属天花二朝之喜”,“头面颈项颗粒稠密,颜色紫滞”,这里所说“瘟痘”,是指斑疹已转为丘疹。自这天御医确认同治帝患天花,在以后脉案中均记为天花。
第一,从理论上讲,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梅毒则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漫性传播疾病,患天花之初都要发烧,这是患急性传染病的规律,体温增加一度,脉搏增跳十次。从同治脉案可以清楚看到,从发病第一天就脉搏加快,发高烧达7天之久:十月三十日发病第一天,他“脉息浮数而细……发热头眩,胸满烦闷,身酸腿软,皮肤发出疹形未透”;第二天“脉息浮数……咽喉干痛,胸满作呕,头眩身热”;第三天因发烧而“大便四日未行”;第四天至第七天,天天皆“脉息滑数”、“脉息数大”,均为发烧导致脉搏加块症状,说明起病很急。而患梅毒起病不急,无发烧症状,病情发展缓慢。
第二,天花发病带季节性,有严格的发病时间,一般在冬春发生,非其时不可能发生,同治帝发病在阴历十月末,死于十二月初,与天花冬季发病相符合。而梅毒发病无明显的季节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第三,患天花开始还头痛、背痛、发冷、寒战等,皆为天花明显症状,在脉案中上述现象记录得相当详细:“十月三十日……发热头眩……身酸腿软”;“十一月初二日……腰疼胸堵”;“十一月初三日……呛咳腰疼”;“十一月初七日……腰疼腿酸,未能骤减”。皆为天花典型症状。而梅毒发病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表面像个健康人。
第四,天花皮疹的形态,分布及转化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天花发病后的第一或第二日,皮肤上就可见皮疹,即斑疹,但数小时后即迅速变为丘疹,丘疹呈园形,边缘清晰。同治发病第一日,脉案记载:“皮肤发出疹形未透”;第二天为“疹形透出,挟杂瘟痘”,“头面周身疹中换杂之痘颗粒透出,系属天花二朝之喜”,“头面颈项颗粒稠密,颜色紫滞”,这里所说“瘟痘”,是指斑疹已转为丘疹。自这天御医确认同治帝患天花,在以后脉案中均记为天花。
天花皮疹光发于额部、发际、面颊、腕,逐渐延及臂、躯干而至下肢,疹多见于身体暴露部位,即呈离心型分布,这与同治帝发病第二天脉案记载相同,直到十一月初七日仍“蒙头盖面,锁项咽关”,这与天花的皮疹分布特点吻合。
天花在出疹后全身中毒症状显著减轻,脉案记:“十一月初三……颗粒渐长,紫艳稍化,胸堵烦呕俱退,大便已行,胃口渐开”;初四日“颗起长紫滞渐润,内症俱见稍减”;初五日“已有放白之势,饮食亦佳”;初六日“浆汁已行,饮食俱佳”。这些记载与天花症状极为相似。
天花出疹后二至三日,丘疹开始灌浆,成为疱疹,疱疹中央凹下呈脐形,周围有红晕。脉案中亦记载:十一月初三日疱疹颗粒“极实顶陷,攒簇紫滞”;初四日疱疹“色艳板实,顶平不凸”;初五日“顶陷渐起”,“惟形欠饱满”;初六日“浆汁已行”、“惟浆未充足,根晕未收”。上述症状说明天花疱疹顶陷为明显脐形。
天花发病的第八天至第九天,疱疹转为脓疱,脓疱形成二至三日逐渐干缩成痂,于发病的二至四周开始脱痂。同治帝脉案记载他皮疹转化始终都与天花症状一致:十一月初八日“浆渐苍老,盘晕赤色见退”;初九日“渐有收靥之势,惟收靥较迟”;直到十一月十八日“痂渐脱落,滑浊渐止”,说明天花病已基本结束。
但梅毒则没有如此明显的急性发病过程,它发的斑疹如蚕豆大小,呈园形或略带不规则形,初起淡红,二至三周后呈青色或绿色,并不是脐形,与天花疱疹有明显区别。
十一月十九日起,同治帝染上皮肤感染,这一天的脉案记载“发热头眩俱退,惟温毒乘虚流聚,腰间红肿溃破,浸流脓水……头项胳膊膝上发出痘痈肿毒”,这种“痘痈”即并发的皮肤感染。二十日“痘痂渐落,发热咳嗽俱减”,天花渐愈,乃正常现象,但“腰疼重软,漫肿流汁……头项、胳膊、膝上发出痘痈肿痛”,说明形成广泛皮肤感染的迹象;二十二日感染恶化:“溃破流汁……其余各处痘痈有已溃而毒未净者,有未溃而仍肿者”;二十三日虽然天花“痘痂俱落”,“惟腰间溃孔脓汁不减,红肿不消,臀肉左右溃孔二处流汁”;以后逐日恶化,说明他几乎没有抵抗力。此时又并发坏疽性口炎,俗称“走马牙疳”,此病一般发生在全身性重症疾病的末期,常于短期内因全身衰竭而死亡。从同治脉案看,他全身皮肤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又并发了走马牙疳,导致他迅速死亡。
这种病在口腔坏死部分迅速向周围及深部发展,痛疼、恶臭。脉案记载:十一月二十九日“牙胀面肿”:三十日“面颊肿硬,牙浮口粘”;十二月初一日“面颊硬肿,牙龈黑糜口臭”;初二日“各处痘痈俱见正脓……唇腮硬肿,牙龈黑糜,舌干口臭,大便黑粘”,开始便血,死期已近;初四日“牙龈黑臭,势恐口疳穿腮,毒热内扰”,这一天,御医已确诊为走马牙疳;初五日酉刻死亡。
在社会上还有一种传说,李镇在文章中也加以重复:“据祖父面告,同治之病经曾祖父精心治疗,已有起色。十二月初四日午后,阿鲁特氏(同治皇后)来东暖阁视疾,当时载淳神志清醒……(皇后)哭诉备受母后(慈禧)刁难之苦,皇帝亦亲有感受,劝她暂且忍耐,待病好之后,总会有出头的日子。可知载淳在去世的前一天,所想的是病好之后的事,没有预感到明天就要死了。不料(在窗外偷听的)慈禧听到此处正刺所忌,竟勃然大怒,立刻推幔闯入帏内,一把揪住皇后的头发用力猛拖,一大撮头发连同头皮都被拉了下来,又劈面猛击一掌,顿时皇后血流满面,惨不忍睹,慈禧又叫太监传杖,棒打皇后,同治大惊,顿时昏厥,从床上跌落在地,病势加剧,从此昏迷不醒。急传先曾祖入阁请脉,但已牙关紧闭,滴药不进,于次日夜晚死去”。此说未见档案史料记载,其事有无策,姑不作评论,仅以脉案对照,可知:自十一月二十九日同治帝患走马牙疳后,御医们已经束手无策,脉案记载“正不制毒,症势日进,温补则恐阳亢,凉攻则防气败”,左右为难;到十二月初四日(即皇后挨打这一天)同治帝“脉息弦数无力,上唇肿木,腮紫肿硬……不能作脓,时流血水……毒热内扰,减食少寐,理必耗伤气血”。这样的状态,就不可能再经“精心治疗已有起色”,“神志清醒”,还能讲话更不可能有气力“从床上跌落在地”。
总之,通过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公布的《同治进药簿》研究,我们认为,同治帝因患天花而死,而非梅毒。
历史疑案
同治皇帝到底死于何病?
同治皇帝到底死于何病?
1875年1 月12日(清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五日),北京气候严寒,紫禁城内弥漫着一片悲哀的气氛,因为年仅19、亲政未及三载的同治皇帝突然死去了。同治帝究竟死于何病?一直是个疑团。长期以来,流行着不同的说法。一说是死于淫创,即花柳病。《清朝野史大观》卷一《清宫遗闻》中说:“孝哲后,崇绮之女,端庄贞静,美而有德,帝甚爱之,以格于慈禧之威,不能相款洽,慈禧又强其爱所不爱之妃(指将军凤秀之女),帝遂于家庭无乐趣矣,乃出而纵淫,……专觅内城之私卖淫者取乐焉。……久之毒发,始犹不觉,继而见于面,盎于背。”“太医知为淫毒,而不敢言,遂以治痘药治之,不效。”此外,蔡东藩的《清史演义》也持这种说法。
一说是死于痈,俗称毒疮或疗。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酉刻,上崩。先是十一月朔,……上旋患痈,项背皆一,皆脓溃,先十日己屡昏,殆不知人。”《清宫遗闻。同治帝之殊趣》中也说“其病实染毒疮”。查《辞典》,痈又名痈疽,发病原因与疖子相同,一般多由葡萄状球菌侵入毛囊汗腺的周围所引起,惟范围较大,恰如多数疖子骤生于一处,多生于项背及臀部,小者如栗子,大者如手掌,疮口甚多,疼痛异常。
此症在初起时,须速就医诊治,迟则易陷于危险。这个解释同李慈铭的记载比较接近。
一说是死于天花,翁同龢就持这种说法。他在日记中写道:“十一月初二日,入至内务府大臣处,……见御医李德立、庄守和脉按言:天花三日,脉细口渴,腰疼耳脓,四日不得大便,项颈稠密色滞干艳,证属重险,不思食,咽痛作呕。”“初八日,两宫皇太后在御榻上持烛令诸臣上前瞻仰。上舒臂令观,微语曰:”谁来此?‘伏见天颜,温睟偃卧向外,花极稠密,目光微露。“翁同龢是弘德殿行走,同治帝授读师傅,从同治帝发病到去世,曾多次奉命前往探视,他说的”天花三日“、”花极稠密“,都是亲眼所见,其记载当然可靠。无独有偶,就在同治帝病死的当月二十九日,大公主(慈安太后所生之女)也因天花”薨死“了。可见当时宫内流行天花确有其事。
此外《清朝野史大观》卷一《穆宗微行》一节中也说:“帝以痘疾竟至不起,人疑其为花柳病者以此,”也说明同治帝系因天花而死,所谓死于花柳病纯系疑误。
除了上述三种说法外,还有一种说法,即同治帝死于西太后之手。费行简在《慈禧传信录。穆宗致命》一节中说:“王庆祺(同治帝师傅、昭仁殿行走)革斥后,辄语人云,穆宗亲政后,太后仍多干涉,乃请修园为颐养计,意在禁隔,使勿再干政耳,竟为太后所觉,遂致奇变。”金梁的《四朝轶闻》、黄濬的《花随圣人摭忆》也都这样说。金梁说:“此说出自庆祺口,虽似妄言,证以沃丘(费行简)所述,则淫贪专恣之妇,其子固已先嫉之,不待后来德宗(光绪帝)戊戌围劫颐和园之谋。”从西太后一生之淫恶残暴、凶狠毒辣以及证之后来光绪帝一生不幸的遭遇来看,这一说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只是附会臆想,并无事实根据。从某种程度上说西太后干涉同治帝行政是可能的,说她因此而亲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似乎可能不大。
宫闱内幕,讳莫如深。同治帝究竟死于何病,尚待人们作进一步考证。
人物癖好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同治有两个癖好,一是好玩,一是好奢。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同治有两个癖好,一是好玩,一是好奢。
同治喜欢两种游戏,一是蹴踘,一种是蹶张。前者类似足球戏,后者是以足踏弩,使之张开。
同治喜欢演戏,但他演的不是重要角色。有一次,演《打灶》,恭王奕儿子载澄扮演小叔,一个妃子演李二嫂,同治演灶君,他身穿黑袍,手持木板,为扮演李二嫂的妃子一打一骂以为乐。
同治最喜欢玩的是掼交。他让小内监横卧板凳之上,他用手按在小内监肚子上,要下面的小内监旋转如飞。好些小内监受不了。同治生活奢侈。有一天,小内监拿着同治御笔批的字条到内务府要500两银子买木瓜吃。管内务府的荣禄到宫门口奏请说:“各宫要的木瓜已由管理部门供奉,即须添加,怎么要这么多钱呢?”同治听后,发脾气。此事后来不了了之。
史学界有这样评价:“宣宗好俭,穆宗好奢。”
后妃
皇后(1人)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册为皇后。同治帝死后封为嘉顺皇后,不久崩。
皇贵妃(4人)
淑慎皇贵妃,富察氏。穆宗立皇后,同日封慧妃。进皇贵妃。德宗即位,以两太后命,封为敦宜皇贵妃。进敦宜荣庆皇贵妃。光绪三十年,薨。谥曰淑慎皇贵妃。
皇后(1人)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册为皇后。同治帝死后封为嘉顺皇后,不久崩。
皇贵妃(4人)
淑慎皇贵妃,富察氏。穆宗立皇后,同日封慧妃。进皇贵妃。德宗即位,以两太后命,封为敦宜皇贵妃。进敦宜荣庆皇贵妃。光绪三十年,薨。谥曰淑慎皇贵妃。
庄和皇贵妃,阿鲁特氏,大学士赛尚阿女,孝哲毅皇后姑也。事穆宗,为珣嫔,进珣妃。光绪间,进珣贵妃。宣统皇帝尊为皇考珣皇贵妃。孝定景皇后崩未逾月,妃薨。谥曰庄和皇贵妃。
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事穆宗,自瑜嫔进瑜妃。光绪间,进瑜贵妃。宣统间,进尊封敬懿皇贵妃。
荣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事穆宗,自瑨贵人进瑨嫔。光绪间,进瑨妃。宣统间,进尊封荣惠皇贵妃和荣惠皇太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来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