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诗翰:说一个教材背后的产业和经济问题,某种意义上也能解释为什么这几年很多内部问题。
昨天乌合麒麟的观点是,插画丑可能是给钱少导致层层外包,其实这个观点不对,但也对,因为他提供的这个事实恰恰论证了关键部分。
这个事实背后有很完善的一套玩法,一般人往往只能接触到他的一部分。
不过在传播学和商业领域,你会看到类似的操作,那就是日本动画进中国和 NBA 进中国,这两个案例都是经常会被后人拿来分析的教科书级案例。
为什么80年代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国产动画厂衰退了呢?
因为做的动画不赚钱,但你可能要问了,从宝莲灯等作品来看,他们制作水平还在线啊?制作动画的水平在线,观看动画的孩子们也多,电视台也在播动画,为什么动画厂不赚钱了?
因为竞争对手动画片不要钱,甚至倒贴钱。
中国第一部引进的国外动画片是来自日本的《铁臂阿童木》,但这部动画片不是我们主动去引进的,而是对方找上门来的。
上世纪 80 年代,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电子品牌卡西欧(CASIO)想在中央台做广告,对于当时来说,这是最具有效果的宣传手段了。但在此之前,一直没有这样的先例,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商业广告都不多,更何况日本公司的广告呢?
于是卡西欧想了一个特别灵性的办法。
当时日本铁壁阿童木动画大火,卡西欧的代言人也是阿童木,于是卡西欧就想,你直接放我广告不行,那我把广告做进动画片里,你放我动画片,行了吧?
最终,《铁臂阿童木》动画片登录中国电视台,一经播放瞬间轰动全国,而卡西欧电子表的广告,也在片尾曲以植入形象出现,很快成为国人最熟悉的国外品牌之一。(事实上当时日本其他电子品牌也都吃到了甜头)
在整个过程中,《铁臂阿童木》这部动画片不但一分版权费没收,还倒贴钱,因为这个算广告费。
播你美影厂的动画片,我电视台要掏钱买,播日本的动画片,日本公司居然倒贴钱,这种局就问你怎么打?
同样的玩法,是变形金刚
变形金刚动画片当年登录中国也是引发轰动的,这样剧情精彩制作精美的动画片,要收多少钱?
答案也是免费,白送
为什么?因为我动画片白送,但我变形金刚玩具赚钱。
1988 年,《变形金刚》动画在北上广三地电视台播出。后来《新民晚报》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 95% 的小朋友 “喜欢或有点喜欢”《变形金刚》,各个商店的变形金刚玩具供不应求。
直到很多年后电视台的领导们才反应过来,我以为我白赚了动画片,原来我是免费给他们放了广告!
所以国产动画片厂在那个年代没法玩,你是在卖动画片,人家是在卖日本手表卖美国玩具,动画片是广告,是额外白送甚至能倒贴钱的。
你的整个商业模式被降维打击了。
NBA 也参考了这个路径,NBA 是怎么登录中国的?是电视台去引进的?NO
是因为他们也开出了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90 年代末,大卫・斯特恩带着录像带,在风中苦等 2 个小时,敲开了中央电视台的大门。之后在会谈中,他耐心向央视领导解释着什么是 NBA,甚至每周都会寄一卷免费的 NBA 录像到北京,还多次自掏腰包请央视的转播小组现场直播明星赛和总决赛。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答案是没有,唯一的要求是
“定期给中央电视台免费邮寄比赛录像带,中央电视台从其中挑比赛来播放,仅此而已!”
动心吗?
篮球本身是国内非常大众非常高人气的项目,你这么精彩的篮球比赛,给我免费放,我看了也动心啊。整整十年,央视就是这么转播 NBA 的,所以当新世纪后,NBA 大赚特赚,你好奇为什么 NBA 和美国篮球文化有如此大影响时,不要只看当时,而要看到他们的种子在很久前就默默种下了。
所以,结论是什么?
身处时代中的人,往往对时代整体很难有清晰感知。
现在我们能清晰看到日本美国动画片免费放是当时日本电子美国商品攻城略地占领市场这个时代大背景的表现。
但你去问上世纪 80 年代的国产动画行业的从业者,为什么国产动画片做不下去了,他很可能会告诉你,因为预算不足,电视台们不愿买单。这是他的视角下最能直观感受到的。
可能有很少一部分人会注意到,为什么电视台们不愿买单,因为有免费乃至倒贴钱的日本动画片存在。
但在当时,很难有人想明白,为什么日本动画片能倒贴钱也要做呢?
当事人们甚至也在很多年后才反应过来—— 因为有一个你视野外的买单金主,和一个你没见过的商业模式。
所以,当你觉得这钱太少预算太低对方是怎么做到的时候,不妨思考一下,有没有可能,对方赚的钱,和你不是同一个。
同时,这可能也解释了很多内部问题,因为正常的拿一份钱的人,很难竞争过拿两份钱的。我将这个现象称之为:“文化倾销” 和 “文化买办”